重一首同圣俞邻几持国作用前韵

昭君信绝世,窈窕秘瑶台。

岁华坐将晚,玉辇何当来。

一以画为赏,有如鸩为媒。

含悲下紫殿,即路指黄埃。

光艳动左右,君心再徘徊。

白水不可变,孤芳从此摧。

盛时能几何,千载独馀哀。

至今青冢傍,积怨昏不开。

掖庭用色选,丹青以利回。

寄语闺中子,何憾处蒿莱。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名为《昭君怨》。诗中通过描绘王昭君的故事,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与感慨。

首句“昭君信绝世”,开篇点出昭君的非凡美貌与才华,暗示其命运的悲剧性。接着,“窈窕秘瑶台”一句,以瑶台隐喻昭君的高洁与神秘,进一步强化了她的独特形象。

“岁华坐将晚,玉辇何当来”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时间与昭君的命运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昭君等待归乡的深切期盼,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命运无常的无奈与悲哀。

“一以画为赏,有如鸩为媒”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昭君的美貌被画家所欣赏,另一方面,她却成为了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如同毒鸩一般,预示着悲剧的结局。

“含悲下紫殿,即路指黄埃”描绘了昭君离开皇宫,踏上归途的情景,充满了离别之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光艳动左右,君心再徘徊”两句,既赞美了昭君的美丽,也暗示了君王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昭君命运的多舛。

“白水不可变,孤芳从此摧”以自然界的白水比喻昭君的纯洁与坚贞,同时表达出她的命运无法改变,最终走向毁灭。

“盛时能几何,千载独馀哀”总结了昭君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以及后世对她永恒的哀思与怀念。

最后,“至今青冢傍,积怨昏不开”点明昭君墓的存在,象征着她不平的怨恨与哀伤,永远难以消散。

“掖庭用色选,丹青以利回”则反映了宫廷内部的权谋与虚伪,以及艺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寄语闺中子,何憾处蒿莱”以一种超脱的视角,鼓励女性珍惜自我,不要让外界的诱惑与压力束缚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女性独立与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昭君故事的重新演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同情,也蕴含了对人性、命运、艺术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忆松

松阴何婆娑,松盖何偃蹇。

松香不堪折,松色无可选。

旦暮青松间,吟怀未尝远。

严霜百木死,高秀初欲展。

泠泠海风飘,辉辉甘露泫。

去矣混尘滓,怀哉邈林巘。

谅无刀斧忧,千载行可践。

辇毂念山海,谁期共攀搴。

独有风入声,琴中尚悠衍。

形式: 古风

留侯

张良韩孺子,夙昔志未伸。

授书黄石公,问礼仓海君。

契合见神助,济时效经纶。

指挥转雷电,顾盻定楚秦。

以伋三寸舌,抗兹百万军。

一为帝王师,晚就赤松宾。

富贵心不屑,功名谅谁论。

出处何昭昭,贤哉古之人。

形式: 古风

录近文呈晏公

麟趾感素文,跃鱼赴鸣琴。

殊类岂自识,至和动其心。

济世有先觉,铸人不铸金。

删诗在正始,好乐非好音。

万生依陶冶,一气谐飞沈。

贱子晚及门,独学谬知今。

趋隅诵所志,踊跃不自任。

救渴而饮河,栖枝以巢林。

量微志复小,俛仰感高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读晏子春秋

平生实善交,厚薄等新故。

解骖济越石,调禄谓车御。

犹称礼偪下,未免俭则固。

高风往既息,颓迹后方骛。

陈妾轻绮纨,贤士敝襦裤。

若人不重得,遗论今始布。

吾亦太史徒,执鞭所欣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