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风瑟瑟野猿号,月下酣眠不脱蓑。
恐致丹炉伤白蚁,懒烧松烛惜飞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山中居所,感受着自然界的宁静与生命的脆弱。"竹风瑟瑟野猿号",这里的“竹风”指的是竹叶随风摇曳的声音,而“野猿号”则是远处猿猴的叫声。这些声音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和谐的氛围。
"月下酣眠不脱蓑",诗人在明亮的月光下沉醉于梦中,不愿意脱离这份宁静,即使是最简单的庇护——“蓑”(一种用草编织成的小屋或床)也不想离开。
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诗人的慈悲之心。"恐致丹炉伤白蚁",这里的“丹炉”可能指的是用于煅制丹药的炉子,而“白蚁”则是生活在土中的小昆虫。诗人担心炼制丹药时会无意中伤害到这些微小生命。
"懒烧松烛惜飞蛾",诗人因为惜命的心态,即使是在寒冷的夜晚,也不忍心燃烧松枝(“松烛”)来取暖,因为这样可能会吸引飞蛾扑向火光而丧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声音的捕捉和对小生命的关怀,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温柔,以及他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态度。
不详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一片幽心卧紫霞,松梢凝翠夕阳斜。
尚无心绪听啼鸟,那有工夫扫落花。
楮衾滴破松梢露,草屦淘穿石缝泉。
猿在岭头声未断,道人月下伴云眠。
松竹成林云气深,洞门风冷绿苔阴。
落花飞尽青山在,幽鸟声中野客心。
人在莺花里,春归杖屦中。
风迎何处鹤,宿我洞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