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七)

当年游宿遍名蓝,紫柏禅师奉麈谈。

受记可称千佛一,论文曾许两都三。

应将绮语卑江左,直溯宗风自岭南。

莫讶绳床留半席,庭前树子早同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此诗《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七)》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展现了对友人陈仲醇的深厚情谊与对其高尚人格的赞美。

首句“当年游宿遍名蓝”,描绘了陈仲醇游历四方,访遍名山大川的情景,暗示其广博的见识和高远的志趣。“紫柏禅师奉麈谈”则点出陈仲醇与高僧紫柏的交往,显示其与佛教文化的深厚联系,以及在精神层面的追求。

“受记可称千佛一,论文曾许两都三”两句,高度赞扬了陈仲醇在佛法领悟上的成就,以及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贡献。将他比作千佛中的一个,强调其在佛法领域的独特地位;同时,以“两都三”形容他在文学领域的广泛影响和深刻见解。

“应将绮语卑江左,直溯宗风自岭南”进一步揭示了陈仲醇在文学风格上的追求与创新,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华丽辞藻,而是追溯到岭南地区,寻找更为质朴、真挚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一种超越地域限制的文化视野。

最后,“莫讶绳床留半席,庭前树子早同参”表达了诗人对陈仲醇居住环境的赞赏,以及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肯定。通过“绳床”这一简朴的生活场景,展现了陈仲醇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而“庭前树子早同参”则寓意两人早年即已结缘,共同探讨人生与学问,友情深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仲醇生活经历、精神追求、文学成就及个人品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间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579)

董其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八)

餐取峰霞坐翠岚,云根劖出小终南。

窗悬虚室常生白,帖仿萧斋欲过蓝。

山长旧来鸿自一,市喧还笑虎成三。

应怜惠子能知我,雅道寥寥有荷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九)

箬笠扁舟白马谈,浮生忽巳鬓毵毵。

无能九土游其八,不朽千秋共此三。

曲水竹林分左右,青山宾主列东南。

此中但可吟风月,百尺陈楼一草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十)

端居突兀起毗岚,是处清凉现钵昙。

漱石更兼芬润六,御风时见素云三。

绿天剩有书经叶,碧涧疏为洗砚潭。

身隐无文真用短,试看碑板大江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十一)

洼盈轩画为谁拈,著配倪迂也自谦。

枯木悠悠凭隐几,芙蓉片片见开帘。

即今呼马能无应,但说犹龙好用潜。

养鹤栽梅成底事,未曾驱役老长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