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旅游忽过清明节,百感中来与愿违。
杨柳亭台春寂寂,杏花村落雨霏霏。
青山对面人何在?白发倚门身未归。
薄暮登高重惆怅,岂因萧飒故山薇?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王冕的《清明后日》描绘了清明节后游子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情。首句“旅游忽过清明节”点出时令,暗示了诗人旅途中的匆忙和对节日习俗的忽视。接下来的“百感中来与愿违”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又有未能如愿实现的愿望。
“杨柳亭台春寂寂,杏花村落雨霏霏”通过描绘春景的冷清和雨中的杏花村,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诗人遥望“青山对面”,却不见亲人或友人的踪影,只能“白发倚门身未归”,流露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薄暮登高重惆怅”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绪,傍晚的登高之举更显其孤独无依,而“岂因萧飒故山薇?”以故园薇草自比,表达出诗人不愿因环境萧瑟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具有浓厚的思乡之情。
不详
绿水流洙泗,青山出鲁邹。
凭高殊有兴,吊古不胜愁。
日落江花重,风生野树秋。
掀髯一长笑,不负壮年游。
迢递三河路,凄凉九月天。
远山迷草木,平野少人烟。
对景情如醉,浮居日似年。
壮怀消不得,沽酒且陶然。
几日不见青山面,今日青山树色多。
风花落水似濯锦,野鸟隔帘如唱歌。
年老无成真可笑,世情不合奈之何!
柴门本自无车马,昏晓时闻响玉轲。
今日登高不见山,乾坤混混太清寒。
旧时月色无人识,新岁梅花正好看。
多苦将军居塞北,更怜羁客在长安。
老夫欲语不忍语,倚遍危楼十二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