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筒

君不见韩潮州,银作饮盏誇工倕。

镌花镂松太琐碎,何言豪士亦尔为。

又不见六一翁,尝吟鹦鹉红螺诗。

华堂一釂岂不乐,清歌劝酒须蛾眉。

吾侪山人宁有此,竞折圆荷为饮器。

细倾初作露珠圆,满引忽惊云液碎。

鼻中寂寂闻妙香,舌本徐徐识真味。

采莲当殽花当妓,岂有登临百金费。

安得城西十顷塘,水光容裔暑风凉。

时引碧筒如象鼻,仍看翠盖立霓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碧筒》由宋代诗人谢薖所作,描绘了使用荷叶制成的“碧筒”饮酒的独特场景,充满了清新自然与雅致的生活情趣。

诗中首先提到韩愈和欧阳修(六一翁)的故事,通过对比,强调了自己作为山人的生活态度,更倾向于亲近自然,使用荷叶制作成的“碧筒”作为饮酒器具。这种器具不仅外形独特,还蕴含着自然的清香,使得饮酒之时能品味到更为纯粹的味道。诗中提到的“细倾初作露珠圆,满引忽惊云液碎”,生动地描绘了荷叶杯中酒液的形态变化,从圆润到散开,仿佛是自然界的奇妙展现。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简单而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宴饮,无需花费大量金钱,只需欣赏荷花的美丽,聆听清风的低语,就能享受到极高的乐趣。最后,诗人提出希望拥有一个十顷的池塘,既能欣赏到水光潋滟的美景,又能享受夏日的清凉,随时可以手持“碧筒”,如同大象的长鼻一般,吸取清新的空气,同时观赏荷花的翠绿与华美,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碧筒”饮酒这一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注重精神享受的生活哲学。

收录诗词(294)

谢薖(宋)

成就

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经历

不详

  • 字:幼盘
  • 号:竹友居士
  • 籍贯: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
  • 生卒年:1074~1116

相关古诗词

感白发

吾年昔始冠,已有一发白。

作赋数百言,嘲骂等戏剧。

只今寻旧作,一字不复忆。

恍然如梦寐,了不见往迹。

但有鬓间丝,冉冉如堪织。

南方地平湿,壮岁多老色。

行年四十二,发鬒那容惜。

洗苏将拔白,讳老嗟何益。

一染复星星,此语记阿客。

人生光景促,倏忽如敲石。

诗成亦寤语,感叹初无得。

后应不识今,今已不识昔。

形式: 古风

秋日登鸣玉亭

山路秋阳何赫赫,山亭凄冷多秋色。

岂惟醒耳玉淙琤,照眼光寒如练白。

旧闻瀑布垂云间,恍疑银河堕天关。

西望香炉不得往,个中元有小庐山。

形式: 古风

次董彦孚韵兼简之南

大门江南英,诗名重当时。

儿时得其藁,同辈争诵之。

不及拜诸门,常恨生苦迟。

只今诸孙子,籍甚皆能诗。

大篇每投我,孰非黄绢辞。

我诗不成句,落笔为众嗤。

如人食土炭,嗜好终不移。

君何独赏味,与众真异驰。

相望巷南北,不面令我思。

歌声亦若哭,此意谁当知。

阿大一门杰,相为尘外期。

风流竹林会,应许仲容随。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次韵之南读彦光诗有作

君家父子俱能诗,天遣俶鸟鸣春时。

文穷抵掌定不免,齐竽不学君何疑。

平生说诗喙三尺,只今蹇吃成期期。

愿君高处古无上,抑以自惊无邪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