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其三)旅思

岁月能如许。问愁人、更经消得,几番羁旅。

白发悲秋灯下咏,生受纸窗风雨。

更添得、数声砧杵。

敲破客心千寸碎,枉教人、梦断江南浦。

雁叫也,又平楚。浇愁惟酒差堪语。

忽伤心、此身饮罢,茫无归处。

空自珠帘◇画烛,看尽清歌妙舞。但赢取、青衫泪苦。

红袖殷勤休劝醉,奈鬓丝、禅榻闲眉妩。

老去也,诉渔鼓。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鉴赏

这首《贺新郎·其三·旅思》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尤侗所作,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深深愁绪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词中以“岁月能如许”开篇,直接点出主人公对岁月匆匆的无奈与叹息,暗示了长期的漂泊生活。

“问愁人、更经消得,几番羁旅”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作为游子,多次经历离别与漂泊的艰辛,愁绪难以消解。“白发悲秋灯下咏,生受纸窗风雨”通过秋夜独坐,面对风雨交加的场景,强化了孤独和凄凉之感,同时也增添了砧声的破碎,象征着内心的纷扰与哀愁。

“雁叫也,又平楚”借雁南飞的景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远方的遥不可及。“浇愁惟酒差堪语”则写出借酒浇愁的无奈,然而酒醒后却更加迷茫,没有归宿。“空自珠帘画烛,看尽清歌妙舞”描绘了繁华背后的落寞,只能独自欣赏歌舞,内心苦涩。

“但赢取、青衫泪苦”表达了词人对青春逝去、功业无成的哀叹,红袖女子的劝酒也无法排解他的愁绪。“奈鬓丝、禅榻闲眉妩”以禅意的恬淡反衬人生的无奈,感叹自己已老去,只能寄托于渔鼓诉说心中苦闷。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在旅途中深深的忧郁和对生活的感慨。

收录诗词(361)

尤侗(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字:展成
  • 籍贯:一字同
  • 生卒年:1618年-1704年

相关古诗词

贺新郎(其四)端午和刘潜甫韵

小满吴蚕吐。乍阴晴、春红消歇,黄梅迎暑。

刮眼风尘纷未了,遍地蒲人艾虎。

何处觅、龙舟竞渡。

横笛短箫江上远,但关山、烽火传鼙鼓。

请拔剑,为君舞。花花世界遽如许。

算英雄、百年成败,一杯残醑。

金紫貂蝉长在否,不抵枕中炊黍。

又看尽、蛮争触怒。

读破离骚还痛饮,叹吴侬、更比湘累苦。

只一醉,忘今古。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其五)九日感旧

偶过慈仁寺。看门前、五株松树,婆娑尽矣。

二十年来风景异,不谓树犹如此。

感旧事、攀条流涕。

白发青衫驱款段,笑无端、贳酒荆高市。

听击筑,悲风起。又逢佳节黄花里。

怅登高、西山残照,暮云千里。

极望齐州烟九点,家在吴头楚尾。

添几幅、荒丘废垒。

汉寝唐宫何处问,只滔滔、不断浑河水。

买一棹,吾归耳。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其六)立秋夜雨

又是秋来矣。乍回头、悠悠长日,去如流水。

不觉西风吹老至,华发星星添几。

思往事、潸然出涕。

我自多愁泪洗面,问天公、何苦愁如此。

下一夜,霖铃雨。声声滴碎惊秋耳。

助凄凉、三年客舍,故乡千里。

白首冯郎休说恨,尚对孺人稚子。

恨莫恨、别离生死。

不信愁人愁不寐,但愁魂、缭绕残灯里。

听漏点,三更起。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贺新郎(其七)七夕和韵

七七佳期矣。看迢迢、明河清浅,盈盈一水。

别去一年来一度,毕竟欢娱能几。

想牛女、相逢流涕。

天上人间都不异,但有情、未免谁遣此。

洒泪也,今宵雨。如侬只是鳏夫耳。

望家乡、邈如天汉,暮云千里。

三载断肠闺梦杳,添得玉楼思子。

哭长史、终当情死。

苦忆少年瓜果会,向凉阶、私语星光里。

唤不醒,姮娥起。

形式: 词牌: 贺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