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过慈仁寺。看门前、五株松树,婆娑尽矣。
二十年来风景异,不谓树犹如此。
感旧事、攀条流涕。
白发青衫驱款段,笑无端、贳酒荆高市。
听击筑,悲风起。又逢佳节黄花里。
怅登高、西山残照,暮云千里。
极望齐州烟九点,家在吴头楚尾。
添几幅、荒丘废垒。
汉寝唐宫何处问,只滔滔、不断浑河水。
买一棹,吾归耳。
不详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又是秋来矣。乍回头、悠悠长日,去如流水。
不觉西风吹老至,华发星星添几。
思往事、潸然出涕。
我自多愁泪洗面,问天公、何苦愁如此。
下一夜,霖铃雨。声声滴碎惊秋耳。
助凄凉、三年客舍,故乡千里。
白首冯郎休说恨,尚对孺人稚子。
恨莫恨、别离生死。
不信愁人愁不寐,但愁魂、缭绕残灯里。
听漏点,三更起。
七七佳期矣。看迢迢、明河清浅,盈盈一水。
别去一年来一度,毕竟欢娱能几。
想牛女、相逢流涕。
天上人间都不异,但有情、未免谁遣此。
洒泪也,今宵雨。如侬只是鳏夫耳。
望家乡、邈如天汉,暮云千里。
三载断肠闺梦杳,添得玉楼思子。
哭长史、终当情死。
苦忆少年瓜果会,向凉阶、私语星光里。
唤不醒,姮娥起。
问夜如何矣。早鸡鸣、长安门外,车如流水。
争羡朝班仙仗好,老我闷怀有几。
端不为、洛阳流涕。
闻道地官初放赦,想魂兮、游戏应来此。
又遇着,廉纤雨。归来惟有高眠耳。
君莫问、吹笙击磬,南邻北里。
欲向兰盆礼古佛,借我消忧幢子。
更解脱、无常生死。
同病最怜阳羡客,和哀弦、弹泪乌丝里。
歌一曲,秋风起。
作客三年矣。到中秋、天门街上,月明如水。
为问古时月尚在,照过今人有几。
几欢笑、几人泣涕。
明月原无圆缺恨,只人间、离合悲如此。
一霎变,风和雨。我今为月徘徊耳。
念家山、乱云遮断,美人千里。
待挹酒浆倾北斗,吞尽兔儿桂子。
更莫管、明生魄死。
但得嫦娥相顾盼,放白头、醉舞霓裳里。
听水调,歌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