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九十九)

幕挂春烟,簟铺秋水。高枕横眠,鼻雷聒耳。

烁石流金总不知,何须殿阁薰风至。

又谁管九十日种粟烧畬,说甚么十三番悟明自己。

灼然是个无烦恼,阎家倒退三千里。

其或未然,莫道瓮中常有米。

形式: 偈颂

翻译

帷幕挂着春日的雾气,竹席铺展着秋天的清凉。高枕而卧,耳边仿佛雷声轰鸣。
炽热如石,金光闪烁,我全然不觉,何需宫殿里吹来凉风。
又有谁会在意耕种九十多天的粟田,焚烧荒地,自以为明白真理。
显然这是没有烦恼的世界,仿佛阎罗王的领地倒退了三千余里。
如果这一切并非如此,也别总是幻想坛子里总有米粮充足。

注释

幕挂:帷幕挂着。
春烟:春日的雾气。
簟铺:竹席铺展。
秋水:秋天的清凉。
烁石流金:炽热如石,金光闪烁。
殿阁薰风:宫殿里的凉风。
种粟烧畬:耕种粟田,焚烧荒地。
悟明自己:自以为明白真理。
灼然:显然。
阎家:阎罗王的领地。
倒退三千里:退后极远。
瓮中常有米:坛子里总有米粮充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个季节的景象:春天的轻烟笼罩着帷幕,如同薄雾;秋天的水面清凉如镜,铺展在竹席之上。诗人躺在床上,享受着鼻息间雷鸣般的沉睡,对外界炽热或凉爽的感受全然不觉。他似乎对世间琐事无动于衷,即使夏日酷暑或农忙时节,也毫不在意,认为自己无需依赖宫殿里的熏风。他甚至以"阎家倒退三千里"来形容自己的超脱,意指超越生死轮回的烦恼。

诗人进一步强调,即使生活中有所欠缺,如粮食不足,他也并不忧虑,因为心中并无挂碍。最后以"莫道瓮中常有米"告诫人们不必过于执着物质的丰盈,暗示内心的满足和淡泊才是真正的幸福。整体上,这是一首表达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禅宗偈颂。

收录诗词(891)

释绍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 字:希叟
  • 生卒年:?~一二九七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八十三)

未有清规,人能弘道。才涉典章,翻成机巧。

华屋春风锦绣围,草庐不见人高卧。

哑,刻粪为香,是谁之过。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八十二)

道教灰飞,佛灯花灿。大地欢悰,笙歌赏玩。

拄杖子,按下云头,得失是非,浑然不管。

一点光明耀十虚,古今阅几平人眼。

因甚如此,司空见惯。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十二)

秋气肃金,秋旸鏖战。

林间秋叶片片凋零,砌下秋虫声声凄怨。

满眼听不闻,满耳觑不见。

听得闻,觑得见,声前句后新罗箭。

形式: 偈颂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一○三)

有一物,全机用。尘劳之俦,如来之种。

轻若鸿毛轻,重若丘山重。

乳峰信手拈来,点破劳生尘梦。

刚被秋虫落叶知,清声戛玉寒,翠色黄金弄。

虽然不直分文,掷地金声,令人惊悚。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