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和屯田

残蛩悲切。向虚檐底,碎语无歇。

高秋霁景何限,丛桂正岩香初发。

接羽新鸿过也,任流水呜咽。

自映带、千里蒹葭,露影吹凉野云阔。

驹光到眼须臾别。劝且将、酩酊酬佳节。

铜盘满贮清泪,知几见、古时圆月。

子夜歌翻,争忍蛮弦楚管空设。

况镜里、犹是朱颜,笑指金樽说。

形式: 词牌: 雨霖铃

鉴赏

这首《雨霖铃·和屯田》由清代词人陈匪石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美景象与复杂情感。

开篇“残蛩悲切”,以秋虫的哀鸣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季节更迭的无奈与哀愁。“向虚檐底,碎语无歇”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与寂寞的情绪,秋虫的低语似乎在与诗人进行着无声的对话。

“高秋霁景何限,丛桂正岩香初发”转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画面,高远的天空下,秋日的景色无限广阔,丛生的桂花在岩石间散发出淡淡的香气,为这萧瑟的季节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希望。

“接羽新鸿过也,任流水呜咽”中,“新鸿”即新生的大雁,它们的飞过象征着新的开始,而“流水呜咽”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流转与自然规律的感慨。

“自映带、千里蒹葭,露影吹凉野云阔”描绘了一幅辽阔的秋景图,芦苇随风摇曳,露珠在晨光中闪烁,野云在广阔的天际飘荡,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孤寂的意境。

“驹光到眼须臾别”借用“驹光”比喻时光如白驹过隙,强调了时间的宝贵与易逝,同时也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珍惜与不舍。

“劝且将、酩酊酬佳节”则体现了诗人面对离别与哀愁时,试图通过饮酒来寻求暂时的慰藉与解脱,展现了人类面对痛苦时的自我疗愈方式。

“铜盘满贮清泪,知几见、古时圆月”以“铜盘”盛放“清泪”,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悲伤与哀痛,同时将“圆月”与“古时”相联系,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美感,也蕴含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

“子夜歌翻,争忍蛮弦楚管空设”中的“子夜歌”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歌曲,这里借以表达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在离别与哀愁中,音乐成为了一种寄托情感的媒介。

“况镜里、犹是朱颜,笑指金樽说”最后两句以镜中之人的“朱颜”(青春容颜)与“金樽”(酒杯)相呼应,表达了即使在离别与哀愁中,人们仍然保持着乐观与豁达的态度,以笑面对生活,以酒庆祝节日,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雨霖铃·和屯田》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短暂与离别的哀叹,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258)

陈匪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惜红衣.永定门秋望

过眼云孤,寻秋地窄,凤城今夕。

岸苇无情,盈颠为谁白。

荒坛废宇,斜照外、神鸦颜色犹昔。

灯火几家,矗高楼西北。尘香九陌。

如梦笙歌,春深旧京国。兰台再试,赋笔惘然忆。

谱入水风残调,一片鼓笳声急。

算燕鸿来去,乔木百年能识。

形式: 词牌: 惜红衣

惜琼花

波流急。鞭影直。早重阴暗阁,芳信犹隔。

落梅风力余寒恻。人倚高楼,何处长笛。

前游浑记得。甚杨花未雪,丝鬓先白。

酒边忘却春风笔。秾李夭桃,都是愁色。

形式: 词牌: 惜琼花

曲游春

驻马城南路,对绕堤深柳,垂荫天窄。

散麴芳悰,怕东风飏起,几丝愁碧。雾眼花光隔。

任叶底、乱莺梭织。

背画阑、影落平芜,遥揖翠微山色。水侧。凭高望日。

问残酒催醒,何处羌笛。

门巷依然,叹兰丛露冷,枣林香寂。梁杏春无迹。

剩幕燕、飘零如客。问晓风、夜月徘徊,几人鬓白。

形式: 词牌: 曲游春

蓦山溪.冬柳

婆娑老柳,眼底长亭路。

不见玉骢归,见西风、乱鸦无数。

关山万里,一片冻云横,憔悴损,旧时腰,漫忆临风舞。

长条踠地,岁岁花朝雨。

重过画桥阴,感凋年、有如此树。

黄金散尽,斜照上荒台,春信远,野波寒,隐隐哀笳暮。

形式: 词牌: 蓦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