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渊明遇佳趣,欲辩每忘言。
道安对胜士,高论矜弥天。
斯人已往不可得,悠悠俗驾徒争先。
梦尸梦秽了不悟,宁论掷足与裸颠。
虽知香臭在得丧,一朝十获岁九迁。
谁能休沐过僧语,聊问我林仍我泉。
贤哉令尹得此趣,颇厌世味如荤膻。
学人荐取妙香句,莫学大珠空饭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闲适生活,两人相互欣赏,共度佳趣。开篇即写“渊明遇佳趣,欲辩每忘言”,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雅境界,其中“渊明”可能指代自己或泛指有才华之人,“佳趣”则是那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美好体验。紧接着,“道安对胜士,高论矜弥天”,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辩论场景,其中“道安”可能是指代有智慧之人,“胜士”则是指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物,“高论矜弥天”则形容他们的讨论内容高深莫测,仿佛可以触及天际。
然而,这种美好的时光和交流终究难以长久,故有“斯人已往不可得,悠悠俗驾徒争先”,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中人们追逐名利而不能自拔的慨叹。接着,“梦尸梦秽了不悟,宁论掷足与裸颠”则进一步描绘出一种世人浑然不觉,沉迷于物欲之中的景象。
诗人在此也不忘提醒读者,即使美好的东西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丧失,“虽知香臭在得丧,一朝十获岁九迁”。这句话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洞察。
最后,诗人提问“谁能休沐过僧语”,可能是在寻找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而“聊问我林仍我泉”则是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一种自问自答,也许是在探索自己的精神归宿。全诗以此结束,表达了一种对于高洁生活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闲适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当下世态的洞察与批判。
不详
忽报求诗有客来,诗魔正此费驱催。
内丹却喜君能炼,青眼何妨我为开。
袖里蛇应传似续,手中龙漫事剸裁。
传玄神物经当合,道合仙陂试验哉。
九关守不严,失却两玉龙。
尘世著不得,忽来此山中。
雷霆白昼间,冰雪诗人胸。
天公不汝尤,为人作年丰。
淡月微云外,街泥小雨馀。
人如墟市散,灯似晓星疏。
张乐鱼龙侵岸听,赋诗贾客倚船看。
他年得第彤庭直,拜疏终求鄂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