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吾乃当涂,弃儒奉道,遵行圣诲多年。

已逾三纪,截灭六尘缘。

因习业、自营度日,未尝谒见豪贤。

般若力,掀翻烦恼,坦荡独翛然。

来斯,十四载,装銮佛像,塔宇尽光鲜。

造遮晹石道,直至水?边。

都系束修己镪,舍为助道安禅。

知惭愧,了无所得,本觉性明圆。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先]韵

翻译

我来自当涂,放弃儒家,遵循道教,多年践行圣人的教诲。
已经过了三十多年,断绝了世俗的牵绊。
依靠修行和自我持守生活,从未拜访过权贵或贤人。
智慧的力量,驱散了内心的困扰,心境开阔自由。
来到这里十四年,精心装饰佛像,寺庙焕然一新。
修建了遮阳石道,直达水边。
这些都源于我积累的财富,用来支持佛法修行和静心冥想。
深知惭愧,无所求取,内心深处的本觉清明如镜。

注释

当涂:地名,古代县名。
儒:儒家学派。
道:道教。
圣诲:圣人的教诲。
三纪:三十年。
六尘缘:世俗的尘世关系。
般若:佛教中的智慧。
烦恼:内心的困扰。
遮晹石道:遮阳的石头道路。
水?边:水边,可能指河流或湖泊。
束修:古代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此处指积累的财物。
舍:舍弃,给予。

鉴赏

这首诗名为《满庭芳》,出自北宋时期的诗人如愚居士之手。诗中流露出浓厚的佛家色彩,作者以个人修行的角度,表达了对道家的追求和对佛法的深刻体悟。

“吾乃当涂,弃儒奉道,遵行圣诲多年。” 这几句诗直接揭示了作者从儒家转向道家的精神历程,以及长时间遵循圣人的教导。"已逾三纪,截灭六尘缘"则表明作者已经度过了很长的时光,切断了与世间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执着。

“因习业、自营度日,未尝谒见豪贤。” 这里作者强调自己的修行是基于个人内心的体验和实践,没有追求过外界的名利或与高贵者的交流。"般若力,掀翻烦恼,坦荡独翛然"则展示了佛法中的“般若智慧”对于作者超越世间烦恼的心境。

接下来的“来斯,十四载,装銮佛像,塔宇尽光鲜。” 描述了作者在某个地方停留十四年期间,致力于装饰佛像和建筑塔宇,使之光彩照人。"造遮晹石道,直至水?边"可能是在描绘修建道路通往水边的景象。

“都系束修己镪,舍为助道安禅。”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将个人财产用于修筑寺院,以此作为修行佛道、达到内心平静的途径。最后,“知惭愧,了无所得,本觉性明圆”则透露出作者对自己的修行有所反思,认识到最终的觉悟并非外在物质的积累,而是内在本性的圆满体现。

这首诗通过作者个人的宗教实践和精神体验,展现了中国古代佛道合流的一种文化状态,以及个人对心灵解脱的追求。

收录诗词(1)

如愚居士(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淮安

即墨既独保,睢阳亦后残。

终为唐室捍,坐使齐城还。

眷兹山阳郡,形势尊且安。

南瞻控江介,北顾扼中原。

河海达舟楫,险固诚国蕃。

淮阴宏将略,邓公列兵屯。

荀生营堑垒,仲车隆孝仁。

揆事咸足赖,战守竟谁论。

群雄迭胜负,流毒渐黎元。

幸值昌运启,明两烛乾坤。

山川复佳气,生齿日巳繁。

曩余薄游地,重此纡行辕。

亲友䀆零落,伊怀无窹言。

形式: 古风

益清堂偶作

大洞仙宫古有名,要观主宰立平生。

挂琴堂上心尤逸,种菊池边景益清。

巳喜襟期同我得,旋将契谊与君盟。

丹泉肯入丹田去,愿受丹□学大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诗一首

方丈前头挂草鞋,流行坎止任安排。

老僧脚底从来阔,未必枯髅就此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佳]韵

游石室

昨发涟水阳,今息朐山阴。

低佪访石室,上有桃树林。

芳华丽海日,惠风拂尘襟。

想见芙蓉主,琅然方啸吟。

畅饮挥玉斝,哀弹进胡琴。

自适天下乐,谁知匪荒淫。

安期蕴长策,中散识雅音。

举世既莫喻,乃果仙游心。

芙蓉亦犹尔,灵迹留至今。

恨不驾白凤,逍遥以追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