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御制祀后土

临晋迎清跸,灵坛备克禋。

荐诚祠后土,求福为蒸民。

展义王猷远,推恩庆赐均。

千官陪汉祀,万国奉虞巡。

仗卫明初日,郊原丽上春。

花飞函谷路,柳暗大阳津。

宿麦深藏雉,柔桑远映人。

河流回二陕,山势壮三秦。

箫鼓闻睢上,旌旗过渭滨。

天声惊远野,兵气慑边邻。

在镐皇欢洽,横汾睿藻新。

周南惭滞迹,空想属车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临晋城迎接圣驾,灵坛准备祭祀大典。
向地神献上虔诚,祈求福祉给百姓。
弘扬仁义王道深远,广施恩惠赏赐公正。
众多官员陪同汉朝祭祀,万国敬奉王者巡游。
仪仗队伍照亮清晨,郊外春光明媚。
花儿飘飞于函谷古道,柳色浓郁过大阳渡口。
成熟的麦田深处藏有野鸡,柔软的桑叶映衬行人。
黄河绕过陕西,山势雄壮显三秦大地。
箫鼓声在睢水上传来,旗帜飘过渭河岸边。
天子威严之声震惊远方,军威震慑边境。
镐京欢腾,皇帝睿智的诗篇新鲜出炉。
周南之地感叹滞留,只能遥想圣驾扬起的尘埃。

注释

清跸:帝王出行时清道戒严。
克禋:严肃而虔诚的祭祀。
后土:地神。
蒸民:百姓。
王猷:王者之道。
庆赐:恩赐。
汉祀:汉朝的祭祀活动。
虞巡:王者的巡游。
仗卫:仪仗队伍。
郊原:郊外平原。
函谷路:古代关隘名。
大阳津:古代渡口。
宿麦:熟透的麦子。
雉:野鸡。
三秦:泛指陕西地区。
箫鼓:乐器。
睿藻:皇帝的明智诗篇。
滞迹:停滞不前的事迹。
属车尘:随从车辆扬起的尘埃,象征帝王出行的壮观场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寇准所作的《和御制祀后土》,描绘了皇帝临晋举行祭祀后土的盛大仪式。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家礼仪的庄重与宏大,以及对百姓福祉的祈求。诗中既有对祭祀过程的描绘,如“灵坛备克禋”、“荐诚祠后土”,也有对皇恩浩荡的歌颂,如“推恩庆赐均”、“万国奉虞巡”。沿途景色如“花飞函谷路”、“柳暗大阳津”,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人还借景抒怀,通过“河流回二陕,山势壮三秦”展现了地域的雄浑壮丽,而“箫鼓闻睢上,旌旗过渭滨”则传达出皇家仪仗的威严。皇帝的出行不仅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文治武功的荣耀,如“在镐皇欢洽”、“横汾睿藻新”。

最后,诗人以“周南惭滞迹”表达自己未能亲历此盛事的遗憾,只能在心中追忆那远去的车尘,流露出对盛世气象的向往和对自己未能尽展抱负的感慨。整体而言,这是一首赞美皇家盛典、寄托个人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299)

寇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 字:平仲
  • 籍贯: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
  • 生卒年:961-1023

相关古诗词

奉和御制南郊礼成

荐降灵符昭瑞命,交修盛则荐清衷。

朝真曲里扬丕烈,类帝圆坛报昊穹。

述职万邦咸执玉,来庭异域协占风。

禹功高大天无极,尧德明如日正中。

福浸含生臻富寿,泽流绵宇霈庞鸿。

粢盛丰洁神皆飨,金石和平政本通。

郁郁云烟当昼丽,熙熙景物共春融。

群臣抃蹈瞻宸扆,愿比南山祝寿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奉和御制真游殿上梁

敦崇妙本膺丕贶,浚发鸿源示永年。

吉语密传当乙夜,粹仪祗觌拥祥烟。

皇心翼翼精斋至,祖德绵绵道诲宣。

诞集纯禧彰锡羡,交修茂典表钦先。

爰稽大壮新琼宇,仰法殊庭设绮筵。

山积瑰材咸备矣,神扶华栋见巍然。

元龟献兆良辰协,哲匠施勤庶艺全。

四柱如翚循宝势,觚棱削玉灿珠躔。

黼帷夙设宸居丽,翠葆躬临圣志虔。

昭答明灵陈盛会,睿词敷畅焕云笺。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庚辰岁将命至巴东时已秋序霜荷索然偶赋是章用遣幽恨

秉轺偶将命,抚俗烟江湄。

地僻接穷峡,务简稀公期。

秋信任无趣,野怀良自宜。

月白夜蝉响,池暗风荷衰。

溪云入破牖,山菊开疏篱。

贳酒不能醉,乡园空结悲。

徘徊独凝望,目极长天涯。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野步

幽景恣追寻,迟迟傍柳阴。

静思非世务,孤立是闲心。

村迥遥峰出,溪明返照侵。

片沙招野步,白鹭伴高吟。

积雨回塘涨,微晴叠翠深。

春鸠鸣古寺,烟草入平林。

迸笋行无定,飞花势不禁。

凝然客亭上,乡思独沉沉。

形式: 排律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