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濛(其二)

大道超形声,天地亦渣滓。

幽居谢人事,澄虚窥至理。

菁华具灵明,生机梏经史。

湛然绝外缘,天怀契无始。

仁义窃虚名,翻为庸碌耻。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鸿濛(其二)》由清代诗人戴亨所作,通过深邃的哲思,探讨了宇宙、人生与道德的深刻议题。

首句“大道超形声,天地亦渣滓”开篇即揭示了对宇宙本质的思考,认为大道超越了物质与声音的表象,连天地本身也如同渣滓一般,暗示着对传统认知的超越和对更高真理的追求。

“幽居谢人事,澄虚窥至理”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喧嚣,静心于内心世界,以求得对宇宙真理更深层次理解的渴望。这里的“幽居”不仅指物理上的隐居,更是心灵上的避世,旨在通过内心的平静来洞察宇宙的奥秘。

“菁华具灵明,生机梏经史”则表达了对生命本质与知识束缚之间关系的思考。菁华与灵明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智慧的光辉,而经史则代表了人类知识的积累与束缚,诗人在此探讨了如何在知识的海洋中保持自我,不被传统观念所局限。

“湛然绝外缘,天怀契无始”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与宇宙的和谐统一。湛然表示内心的清澈与宁静,绝外缘意味着摆脱外界的干扰,天怀则是指与自然、宇宙的和谐共处,契无始则体现了对时间与空间无限性的认识,暗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宇宙观。

最后,“仁义窃虚名,翻为庸碌耻”是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反思。诗人认为,所谓的仁义往往只是表面的虚名,并非真正的内在美德,而这种追求虚名的行为反而成为了庸碌人生的耻辱。这反映了诗人对于道德实践与社会现象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

综上所述,《鸿濛(其二)》通过深邃的哲思,探讨了宇宙真理、个人修养、生命本质、知识与道德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及社会的深刻思考与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263)

戴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鸿濛(其三)

违时多不祥,径情每弗惜。

造物与我雠,动即遭颠阨。

似欲驱之返,使蹈众行迹。

百折死不回,鬼神愕无策。

严酷缓我攻,暄燠回朝夕。

脂韦空辱身,反若喜我逆。

始知司命者,砺之成金石。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鸿濛(其四)

修名众所趋,造物每深忌。

今古无幸邀,终有物败弃。

桃李艳春花,苔藓延秋砌。

飘飖风雪交,奄忽伤憔悴。

所以贤哲人,孳孳唯自励。

天命变崇朝,人心求万祀。

形式: 古风

训士吟(其一)

北方有潜客,性嗜兰蕙姿。

培根复诛蔓,汲清灌溉之。

吐芳出群卉,岂曰国香衰。

顾兹桂与茝,将随九畹滋。

枝叶峻以茂,采撷冀及时。

奉为君子佩,连茹以为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训士吟(其二)

野鹤失云侣,日暮各孤飞。

随风无定羽,栖息意何依。

彩鸾振六翮,高踞琼树枝。

璚树茂且崇,众鸟忘所归。

归飞托深荫,此荫谅不衰。

持此固绸缪,绸缪安可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