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九日饮杭州路耿同知花园

巢燕春泥久已融,虞弦节近鼓薰风。

枝枝烂熟樱桃紫,朵朵争妍芍药红。

冠豸霁威贤御史,雕虫得隽老诗翁。

十分蚕麦今年稔,我辈何妨酒一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燕巢里的春泥早已融化,虞舜的音乐节临近,吹来暖风如鼓声般热烈。
樱桃熟透了,每枝都呈现出深紫色,芍药花开得娇艳,朵朵都争奇斗艳,红得耀眼。
贤明的御史在雨后展现出威严,老诗人则因精妙的诗歌创作而受到赞赏。
今年的蚕麦丰收在望,我们不妨借酒庆祝一下。

注释

巢燕:指燕子筑巢。
春泥:春天的泥土。
虞弦:古代的音乐,这里代指节日。
鼓薰风:形容春风如同鼓点般强烈。
烂熟:非常熟透。
樱桃:一种红色水果。
紫:形容樱桃的颜色。
争妍:竞相展示美丽。
冠豸:古代官帽,象征官员。
霁威:雨后显威严。
贤御史:贤能的御史官。
雕虫:比喻微不足道的文才。
隽老诗翁:技艺高超的老诗人。
十分:极,非常。
蚕麦:蚕丝和小麦,泛指农作物。
稔:丰收。
何妨:不妨,何不。
酒一中:喝一杯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开篇“巢燕春泥久已融”与“虞弦节近鼓薰风”两句,通过燕子的巢穴在春天泥土的融化和琴弦节奏即将奏响的热烈气氛,营造出一种期待和欢愉的氛围。紧接着,“枝枝烂熟樱桃紫,朵朵争妍芍药红”两句,具体描绘了春天花果的盛况,不仅色彩鲜明,而且充满竞相绽放的生机。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人物和活动。“冠豸霁威贤御史,雕虫得隽老诗翁”两句,颂扬了某位官员(御史)的品德和某位诗人的才华,他们都以特定的标志或象征物被赞美。最后,“十分蚕麦今年稔,我辈何妨酒一中”两句,则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喜悦,以及在这样的美好时节里,与朋友一起享受美酒之乐。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情和美好事物的珍视。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三月八日百五节林敬舆携酒约盛元仁戴帅初方万里访赵仲实宣慰于西湖第五桥之曲港南山书院五首(其五)

后生谁识旧西湖,除却山僧树总无。

何至梅仙坟亦掘,惟应葛岭鬼当诛。

红裙鞭镫追游女,白首端章笑腐儒。

两盏三杯更多感,不如烂醉眼模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三月八日百五节林敬舆携酒约盛元仁戴帅初方万里访赵仲实宣慰于西湖第五桥之曲港南山书院五首(其四)

生长西湖死葬湖,兴言舟子与农夫。

全家衣食凭摇橹,历世儿孙学荷锄。

布衲劣兼蓑笠有,齑汤恐并酱醯无。

金盘玉箸环歌舞,午鬨昏空一任渠。

形式: 七言律诗

三月八日百五节林敬舆携酒约盛元仁戴帅初方万里访赵仲实宣慰于西湖第五桥之曲港南山书院五首(其三)

暮年无不与心违,节物过从事总非。

何处青梅尝煮酒,谁家红药试单衣。

半酣便合拿舟去,骤热犹容借扇归。

忽忆向来独立处,雪天閒看白鸥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三月八日百五节林敬舆携酒约盛元仁戴帅初方万里访赵仲实宣慰于西湖第五桥之曲港南山书院五首(其二)

湖山春色已如斯,城市原来了不知。

百五韶华全似画,二三名胜总能诗。

忽惊我辈相携处,谁识吾人始到时。

五十四年前弱冠,设盆犹忆唱闽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