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一枝春·桃花》,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袁克文所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天桃花盛开的画面。"灼灼芬华,斗红霞",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桃花鲜艳如火,与红霞争艳的场景,显示出桃花的娇艳和生机。"莫怯东风先妒",则赋予了桃花以生命力,暗示其不畏春寒,傲然绽放。
接下来,诗人通过"芳尘似隔,一簇轻盈红雨",将桃花比喻为飘落的红雨,既描绘了花瓣纷飞的景象,也传达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丹葩紫叶,碧流里、几番春聚",进一步描绘了桃花与碧水相映成趣的美景,以及春天的多次相聚。
"销恨否、妖客狂妹,荒圃短墙深住",借桃花寓言,可能暗指佳人或美好事物被遗忘在荒芜之地,流露出淡淡的哀愁。"青溪欲寻何处?"则引入了探寻之意,暗示桃花的踪迹难觅。
"红尘紫陌,省识武陵朝暮",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对世外桃源般理想生活的向往。"刘郎去后,元都观、又栽千树",借刘郎(指刘备)的典故,感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桃花依旧,而人事已非。
最后,"空锦旆、摇拽年年,落英谁护?"以飘零的桃花旗影和无人呵护的落英,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桃花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袁克文的这首《一枝春·桃花》不仅描绘了桃花的美丽,更融入了丰富的象征和情感,展现出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