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兰若有竹数百道人筑墙而疏逖之十有九居于外或以净香名之取少陵雨洗娟娟净之语殆少吾此君也故以此意为出一语赠之

岂无四海老兄弟,恐堕春风年少名。

晴檐甫见天目面,夜雨共传笙筑声。

淋漓素壁江国在,参错拂衣花鸟惊。

汝亦群龙护持一,此中七字有坚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难道没有来自四海的老朋友吗,只是担心年轻时的名声会被春风带走。
在晴朗的屋檐下初次见到天目山的面容,夜晚的雨中传来笙箫和筑的乐声。
江国的景色在洁白的墙壁上流淌,花鸟因衣袖的摆动而惊动。
你也是众多龙中的一员,守护着这七个字,如同坚固的城墙。

注释

岂:难道。
无:没有。
四海:全国各地。
老兄弟:老朋友。
恐:恐怕。
堕:失去。
春风:青春岁月。
年少名:年轻的名声。
晴檐:晴朗的屋檐。
甫:刚刚。
天目面:天目山的景色。
夜雨:夜晚的雨。
笙筑声:笙箫和筑的乐声。
淋漓:流淌。
素壁:洁白的墙壁。
江国:江边的景色。
参错:交错。
拂衣:衣袖的摆动。
花鸟惊:花鸟被惊动。
汝:你。
群龙:众多龙。
护持:守护。
一:一个。
坚城:坚固的城墙。

鉴赏

这首宋诗名为《古城兰若竹》,作者是释宝昙。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古寺竹林的赞赏与感慨。首句“岂无四海老兄弟”,以四海为家的僧侣自比,暗示了僧人的广阔胸怀和深厚友情。次句“恐堕春风年少名”则暗指寺庙生活避免了世俗名利的诱惑。

“晴檐甫见天目面,夜雨共传笙筑声”描绘了兰若竹林在晴日和雨夜中的不同景象,既有阳光下的清新,又有雨声中的宁静,传达出禅意与自然的和谐。接下来,“淋漓素壁江国在,参错拂衣花鸟惊”进一步描绘了竹影斑驳,竹声清脆,连花鸟也为之动容的生动画面。

最后两句“汝亦群龙护持一,此中七字有坚城”,诗人将竹林比喻为群龙守护的一座坚城,寓意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僧人们修行生活的敬佩和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竹林为载体,寄寓了诗人对僧侣生活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对禅修精神的肯定。

收录诗词(278)

释宝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梅

却尽铅华固自奇,更怜鬓发傲霜姿。

百年可敬春风面,四老仍扶汉惠时。

顾影不知身妩媚,嗅香全觉我支离。

殷勤为注铜瓶水,青子累累定著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史魏公寿

西风九日又黄花,瑞霭朝来入相家。

四海几人深雨露,一身随处老烟霞。

拈花宗旨依黄檗,鍊石工夫笑女娲。

再拜愿公千岁寿,莫辞沉醉是生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用前韵寄吴知府

知有堂堂在故山,忘机未许白鸥闲。

洗心羲易窥三圣,盥手楞严辩八还。

剩著林花供笑粲,唤回春梦付绵蛮。

闻公已是诗成集,一字千金岂易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用前韵寄吴知府广德归

好风吹梦到祠山,造物乾忙我自闲。

五日颂声今故在,一春诗债共谁还。

鼠肝虫臂窥前辈,蜗角蝇头战百蛮。

遥指行云为公说,由来此语不须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