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塞垣春·代明妃怨》由清代诗人庞蕙纕所作,以“代明妃怨”的形式,表达了对古代女子命运的深切同情与感慨。
开篇“塞马嘶平野”,描绘了边塞荒凉之地,马儿在广阔的平原上嘶鸣,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接着“正四处、悲风卸”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冷,悲风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紧接着,“天南极望,乱云满目,珠泪偷泻”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愁绪的世界,主人公的眼中满是泪水,映照着满目的乱云,形象地表现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正黯然乡思满怀也”点明了主人公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感在“更羌管、鸣秋夜”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秋夜的羌笛声,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离愁别绪。接下来,“想娥眉、汉宫欲妒,沙场巧相嫁”一句,通过想象中的宫廷场景,暗示了主人公可能曾有过一段复杂的情感经历,而这段经历最终以悲剧收场。
“无计问君王,可犹把、婵娟萦挂”表达了主人公对权力中心的无奈与渴望,她无法直接向君王倾诉自己的心声,只能将思念寄托于婵娟(月亮)之上。尽管如此,她的心依然被这份情感所牵绊。
“纵汉使频回,奈长恨难写”则揭示了即使有使者频繁往返,也无法传达全部的哀怨与思念,表达了情感的难以言表和传递的局限性。
最后,“叹何时、故国重见,待安排、归梦清宵下。怨寄琵琶里,单于应泪洒”表达了主人公对于重归故土的渴望,以及她将怨恨寄托于琵琶之中,希望远方的单于(匈奴首领)能理解她的苦楚。整首词以琵琶的怨曲作为结尾,既是对主人公情感的深刻描绘,也是对历史中女性命运的一种反思。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古代女子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命运与情感世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