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万鸣弦小十王,曾驱叛寇入河湟。
青海便为胡部落,赤斤元是汉封疆。
这首明代赵时春的《河西歌三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历史画卷。首句“十万鸣弦小十王”,形象地展现了军队的强大声势,仿佛十万士兵齐奏战歌,指挥者威严如十王。次句“曾驱叛寇入河湟”则叙述了这支军队的英勇事迹,他们曾经成功驱逐了叛乱的敌人,攻占了河湟地区。
接下来,“青海便为胡部落”暗示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青海之地曾被胡人占据。然而,“赤斤元是汉封疆”又揭示了这片土地在历史上属于汉朝的版图,赤斤之地本是汉朝的封疆之地。这两句对比鲜明,突显了边疆地区政权更迭与归属的复杂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战争场景和地域变迁,寓含了对历史沧桑和领土归属的感慨,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和地理意蕴。
不详
时春读书善强记,文章豪肆,与唐顺之、王慎中齐名。著有《赵浚谷集》十六卷,与《平凉府志》,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居华亭多年,著有《惠民渠记》、《复古南门记》、《朝那庙碑记》、《重修灵岩寺记》、《剡山半雾》、《仪山歌》、《夜归仪州》、《登古仪州西城》、《华亭道中》、《华亭雨雾》等诗歌
冒顿驱降过月支,蟠成右臂尽西陲。
玉关驿路才如线,可念河西十万师。
卿云郁郁覆中天,烂结绯文五色鲜。
光泛紫霄流凤盖,影垂金阙照龙旃。
渐看捧日归仙掌,故欲从龙袅御筵。
此日仙郎挥藻赋,蓬莱亲献沐恩篇。
疏星历历露为霜,独宿瑶宫夜未央。
树色暗浮天仗外,香烟遥接御炉傍。
钧天月上闻长乐,玉漏风移出建章。
不遇武皇行幸日,空怜头白滞为郎。
潇潇寒雨对高秋,寂寂空床拥敝裘。
归向钧天频有梦,挽回沧海独无谋。
平生颇爱任公子,末路方思马少游。
珍重故人招隐意,家园南郭可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