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从小服缁素,三衣竟不长。
心空无物碍,顶重有诗囊。
去与云相似,来期春未央。
家山指萱草,微笑奉高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守上人的形象,他自小便过着朴素的僧侣生活,身上的衣物简朴,甚至三年的衣物都不及常人之长。他的内心清净,没有任何尘世的挂碍,唯有满腹诗书装在脑中和顶上的诗囊。他的行踪如同白云般自由自在,期待着春天的到来,那时他将归省探望亲人。
诗人以"去与云相似"形容守上人的飘逸,"来期春未央"则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的期盼。最后,他以"家山指萱草"寄托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微笑准备回家尽孝,画面温馨感人。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守上人超脱世俗又深情的一面,语言简洁,情感真挚。
不详
相知言莫尽,别后意如何。
命笑春冰薄,愁因夜雨多。
全家寓京国,无地著吟哦。
会得穷通理,从余缉薜萝。
别后访消息,传言一半虚。
前官已不就,所向定何如。
苦雨厌羁思,春风欺旧庐。
怀人闭门夕,专拟寄来书。
雁荡峰前夜雨晴,空房不住有蝉声。
一身閒后发难白,五字吟来思极清。
少见出山多入定,还于夏末起秋程。
何如更待黄花节,顾我来游计已成。
不见三百日,问君消息多。
身閒诗有味,水净月无波。
琴里怀孤竹,书中寄永和。
遥怜一江隔,何计得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