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篇送蔡君谟自谏省出守福唐

生铜夜夜鸣,剉铁未尝缺。

主人久提携,何事赠离别。

借问岂酬恩,请看镡上血。

休惭补履功,出处异施设。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翻译

生铜制成的器皿每晚都会发出响声,即使锉铁从未有过停歇。
主人长久以来一直携带它,为何此刻赠予以作离别之礼。
请问这是为了报答恩情吗?请看刀镡上的痕迹就知道了。
不必为修补鞋履的功劳而感到羞愧,它的用途和给予的方式各不相同。

注释

生铜:一种质地坚硬的金属。
剉铁:用锉刀磨砺铁器。
提携:携带。
离别:分离或告别。
岂:难道。
酬:回报。
镡:刀柄与刀身连接处,此处指刀。
休惭:不要感到惭愧。
补履:修补鞋子。
功:功劳。
出处:来源或出处。
施设:给予的方式或用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古剑篇送蔡君谟自谏省出守福唐》中的片段。诗中以古剑为喻,表达了对友人蔡君谟即将离京赴任的赠别之情。生铜夜夜鸣象征着宝剑锐利不减,剉铁未尝缺体现了其坚韧与持久,暗示了蔡君谟的才能和忠诚。诗人询问为何在离别之际赠剑,剑上的血迹表明它曾经历过的战斗和付出,暗示蔡君谟过去的贡献。最后两句鼓励蔡君谟不必因离别而感到惭愧,因为他的付出无论在何处都能产生价值,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式的赠别诗,通过剑的形象寄寓了对友人的期许和祝福,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蔡君谟出仕生涯的肯定和赞赏。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古冢

南阳古原上,荒冢若鱼鳞。

剑佩不为土,衣冠应化尘。

枯骸托魑魅,细草没麒麟。

何必问名氏,汉家多近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古鉴

古鉴得荒冢,土花全未磨。

背菱尖尚在,鼻兽角微讹。

月暗虾䗫蚀,尘昏魍魉过。

但令光彩发,表里是山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史供奉群鹤

出珥银貂侍太清,回看双鹤舞中庭。

翩翩曾是仙人骥,两两尚仪君子形。

静夜欲还缑岭月,终朝思啑太湖萍。

莫将树上鸡相并,会待归飞向杳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叶大卿挽词(其三)

终始为全德,生荣没亦荣。

里人悲画翣,郡吏拜铭旌。

石马天麟肖,松枝国栋成。

更看追孝意,捧土作新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