璜溪书院

公馀雨方歇,策马城北郭。

柳侯读书处,鱼鸟尚欣跃。

凿池引泉流,种树满山脚。

穷堂峙碧阜,风露栖轩箔。

湘南富奇峰,湘山互经络。

斯文自元气,万古犹如昨。

相从二三子,暂解尘缨缚。

廓我仁智心,饱此山水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渤在元代游览璜溪书院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赞美。

首句“公馀雨方歇,策马城北郭”描绘了诗人雨后漫步的情景,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在的心情。接着“柳侯读书处,鱼鸟尚欣跃”一句,不仅展现了柳侯读书之地的宁静与生机,也暗示了这里曾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凿池引泉流,种树满山脚”描绘了书院环境的清幽与雅致,通过人工开凿的水池和遍植的树木,营造出一片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景象。“穷堂峙碧阜,风露栖轩箔”进一步渲染了书院的静谧与高雅,仿佛连风露都愿意在此停留,为这处圣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

“湘南富奇峰,湘山互经络”则将视线转向远处的山川,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丰富,同时也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广阔无垠。“斯文自元气,万古犹如昨”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传承,认为它如同天地之气,永恒不变,影响深远。

最后,“相从二三子,暂解尘缨缚”写出了诗人与友人的相聚,暂时摆脱世俗的束缚,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由。“廓我仁智心,饱此山水乐”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美深深的喜爱与感悟,认为在这里可以净化心灵,获得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璜溪书院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传承。

收录诗词(3)

宋渤(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丙戌冬至衡阳食柑

衡阳冬犹温,长至似春日。

朝盘富笋蔬,夜砌响蟋蟀。

白酒如玉膏,黄柑饱霜实。

更阑裌衣坐,灯火不欲即。

三年江之南,光景去如失。

匆匆节序时,无岁宁家室。

宗祏香火寒,牢醴谁致洁。

三雏隔两地,不得遂顾恤。

劳生分有数,敢但念安逸。

不虞与求全,世或不可必。

官事未易了,应止筋力率。

漳东二顷田,亦粗给粳秫。

形式: 古风

衡阳村院得杖材寄徐容斋

放舟清湘波,系舟湘水曲。

落日红露生,蔽映两岸绿。

衲衣何处僧,揖客看修竹。

攀缘入幽深,松桂荐芬馥。

轻飙振裳衣,馀韵久回复。

亭亭小梅花,却立野人屋。

萧然方出林,碧玉万竿矗。

敢攀箨龙新,请乞老枝蹙。

诗翁澹古思,与汝交不渎。

往登读书堂,清修配佳菊。

形式: 古风

题周孝侯庙

长桥涨晴波,南山滴空翠。

清风孝侯祠,六月薄炎炽。

苍然拥乔木,廊宇深以邃。

升堂拜遗像,凛凛增壮气。

缅怀绝尘姿,跅㢮几自弃。

一念狂圣分,千秋仰高义。

义兴阻湖山,从古劳抚治。

况当离乱后,生理多不遂。

连州虎为害,接浦蛟作祟。

故国神所游,阴相得无意。

我来按兹郡,强禦宁汝畏。

恐被蛟虎徒,匿形知暂避。

不埋张纲轮,徒揽范滂辔。

澄清怅何时,留诗志予愧。

形式: 古风

题申伯福游山图

圣贤初用心,出处固不苟。

胡为慕万钟,胡为弃升斗。

鹏鴳两逍遥,夷惠各有取。

丈夫遇明时,立志期不朽。

中有幸不幸,窃位徒可丑。

申君阀阅子,绘作山林叟。

推却簿书丛,便与麋鹿友。

不醉河阳花,拟种彭泽柳。

堂堂胡紫山,毅然为倡首。

于今宰祀城,欲去尚掣肘。

未得遂吾初,慎勿废官守。

安知游山人,不是调元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