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教胡石斋(其一)

淮海胡文学,名犹满帝都。

人谁怜李白,我欲泣杨朱。

家昔啼饥甚,身今病渴无。

竹西歌吹近,想见列生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陈孚寄给胡石斋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同情和怀念。首句"淮海胡文学"点出胡石斋的才华横溢,他的名声甚至传遍了京城。接着,诗人以"人谁怜李白"暗示胡石斋的境遇不佳,如同唐代诗人李白曾遭人冷落,流露出对胡石斋遭遇的感慨。

"我欲泣杨朱"引用杨朱之悲,杨朱主张个体主义,这里诗人表达自己对胡石斋的同情,几乎要为他哭泣。诗人回忆起胡石斋过去的艰难岁月,"家昔啼饥甚",形象地描绘了他昔日生活的困苦。

"身今病渴无"进一步揭示了胡石斋现在的困境,疾病缠身且生活艰辛。最后,诗人通过"竹西歌吹近"想象扬州繁华之地的热闹景象,与胡石斋的孤寂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他在远方的挂念以及对教书生涯的怀念,"想见列生徒"暗含对胡石斋教书育人的敬意。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胡石斋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关怀和对人生疾苦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91)

陈孚(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 字:刚中
  • 号:勿庵
  • 籍贯: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
  • 生卒年:1259 — 1309

相关古诗词

寄扬州教胡石斋(其二)

昔日光明阙,昂然有此翁。

不闻前贾傅,俄见罢申公。

瘦已肩如鹤,贫犹气似虹。

北门端有待,岂必滞儒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饮马长城窟

我来长城下,饮马长城窟。

积此古怨基,悲哉筑城卒。

当时掘土深,望望筑城高。

萦纡九千里,死者如牛毛。

骨浸窟中水,魂作泉下鬼。

朝风暮雨天,啾啾哭不已。

昔人饮马时,辛苦事甲兵。

今我饮马来,边境方清宁。

马饮再三嗅,似疑战血腥。

昔人有哀吟,吟寄潺湲声。

潺湲声不住,欲向何人诉。

青天不得闻,白日又欲莫。

此恨应绵绵,平沙结寒雾。

形式: 乐府曲辞

望乡歌寄卢疏斋

天漠漠兮夜茫茫,草萧飒兮金风凉。

白日淡兮雾惨,沙碛冷兮云黄。

有人兮独立而惆怅悲歌兮,南望而思乡。

溯孤鸿之影灭兮书不得而远寄,惊兔走之伏莽兮那思驰骋而发狂。

上驼车于半坡,渺哑轧之馀响。

认寒庐之几点兮,浮炊爨之烟苍。

天将寒兮感物变,岁欲暮兮单衣裳。

三载不浴兮黧瘦质之尘垢,鬓根点雪兮乱飞蓬之秋霜。

心一去兮万馀里,望不及兮云飞扬。

怀千载之向上兮人已云远,留万古之遗恨兮绵绵久长。

高台荒兮哀李陵,节旄落兮感苏郎。

蔡琰悲愤兮儿呼母而失声,公主悲歌兮愿为鹄而鶱翔。

彼丈夫女子之不同兮其情况则一耳,今我之念昔兮谁后我而悲伤。

?天宇之开廓兮去留野鹤之容易,垂我王之悯顾兮总归吾土而徜徉。

如醉梦兮意撩乱,重怅望兮回中肠。

怅望兮苦歌思之沉郁,抱琴兮托遗调于宫商。

形式: 古风

夜闻陇西歌有怀牧庵左丞

君莫唱杨柳枝,游子多别离。

君莫唱金缕衣,人老更无年少时。

自古唱歌易悲感,思入碧云愁黯黯。

阳关三叠不堪闻,河满一声肠已断。

君不见大风云飞扬,汉歌思沛乡。

又不见楚王气盖世,泣下愁乌江。

英雄胜负总尘土,一样萧萧白杨墓。

山河大地只如昨,歌声暗促年华度。

我来陇西成浪游,寂寞春残又到秋。

斜阳已落荒垒暝,片月自照交河流。

此时旅肠悲火热,陇西歌客歌清切。

学将鹦鹉树头声,化作杜鹃枝上血。

寒风不动马不鸣,馀音袅袅含馀情。

却疑古来出塞曲,至今流落传边庭。

我为沉吟愁不寐,怀古思乡赋歌意。

歌声已断歌思长,白云衰草天茫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