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徐亭

清晨读君碑,如到徐亭下。

灵境犹缥缈,仙风已潇洒。

亭虽人为之,洞是天开者。

化工不自了,待子辟蓁野。

徐君神骨不埃尘,疏眉秀目方青春。

穷追屡束寇贼手,幽讨却作烟霞人。

当年远祖尝浮海,采药仙山竟何在。

君今复探山中奇,潭潭六室世未知。

呜呼安得此亭此洞在吾乡,庐岳自此增辉光。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晨阅读你的碑文,仿佛置身于徐亭之下。
那神圣的景象依然虚无飘渺,仙人的风范已然潇洒自如。
虽然亭子是人造的,但洞穴却是大自然的杰作。
造物主的工程尚未完成,等待你去开辟这荒野。
徐君的灵魂清纯不染尘埃,双眉疏朗眼神明亮正值青春。
他穷追猛打敌人,也曾深入险境,如今却成了隐逸的仙人。
他的祖先曾漂洋过海寻找仙药,那些仙山如今何处寻觅?
而今你又探索山中的奇景,那深潭六室世人皆不知。
哎,怎能让这样的亭子和洞穴出现在我的家乡,庐山从此会更加光彩照人。

注释

清晨:早晨。
君碑:你的碑文。
徐亭:一个地方名。
灵境:神圣的景象。
缥缈:虚无飘渺。
仙风:仙人的风度。
化工:造物主的工程。
蓁野:荒野。
埃尘:尘埃。
疏眉:稀疏的眉毛。
幽讨:深入险境的探索。
烟霞人:隐士。
远祖:祖先。
浮海:漂洋过海。
潭潭六室:深潭六室,可能指神秘的洞穴。
庐岳:庐山。
增辉光:增添光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武仲的《寄题徐亭》,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和仙风道骨之人的赞美与向往的诗篇。

诗的开头“清晨读君碑,如到徐亭下”,通过读碑来到了徐亭的环境中,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紧接着,“灵境犹缥缈,仙风已潇洒”描绘了一幅迷离而又神秘的画面,传递出诗人对这片土地及其精神氛围的深刻感受。

接下来的“亭虽人为之,洞是天开者”,表明了徐亭虽然是由人工建造,但其背后的自然洞穴却是天然生成,这不仅展现了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也揭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神圣不可触及的敬畏。

“化工不自了,待子辟蓁野”则是对徐亭主人徐君的赞誉,认为其修炼成仙的功夫已经到达了一种自然而然、无需刻意去求的境界。紧接着,“徐君神骨不埃尘,疏眉秀目方青春”,通过形容徐君的外貌和气质,进一步强调了他超凡脱俗的一面。

“穷追屡束寇贼手,幽讨却作烟霞人”这一句,则是对徐君不仅在物质世界中有所作为,在精神层面也能达到与仙境相通的高度评价。诗人通过这种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位能够超脱世俗、追求更高境界之人的无限向往。

随后,“当年远祖尝浮海,采药仙山竟何在”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家族历史进行回顾,提到远祖曾经漂泊海外、寻找仙药的壮举。这样的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厚度,也让读者感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神秘力量。

“君今复探山中奇,潭潭六室世未知”则是对徐君现状的一种赞美,表明他如今又在探寻山中的奇异之处,这些地方甚至连世人都未曾发现。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徐君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也让诗歌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最后,“呜呼安得此亭此洞在吾乡,庐岳自此增辉光”则是对徐亭及其背后山洞所在地的一种赞美与庆幸。诗人感叹能有这样一处仙境般的地方存在于自己的家乡中,这对于整个庐岳地区来说,都是一种荣耀和光彩的增加。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徐亭及其主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精神之高的深刻理解和无限赞叹,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对于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寄题程郎中家圆石

剪斸蒿莱得好峰,萦纡装点思无穷。

寻幽已到神仙境,发秘浑争造化功。

官序隐登台閤上,梦思遥寄水云中。

扁舟我亦谋归去,暂向岩前作醉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襄邑宰丁阳叔

溪上一杯酒,送君今几时。

譬如霜林箨,浩荡从风吹。

初飘清湘滨,今落浊汴湄。

蹉跎虽渐老,相见更容怡。

尚赖城市俗,篮舆远追随。

鸣驺惊雁鹜,笑语在空陂。

会食古道场,僧房静帘帷。

败荷覆一水,落叶鸣轩墀。

偶坐亦无事,幽来更何之。

旁有宋襄墓,高坟映深祠。

炉烟已寂寞,拱木相蔽亏。

意象宛如在,兴亡真可悲。

寥寥千馀年,华采几纷披。

有如蛙争水,顷刻成枯池。

池尽复为陆,陆黍秋离离。

追惟泓之战,语阔气甚夷。

狗颈不急搦,干将仍倒持。

欲将乌合众,慕彼鹰扬师。

首领几不完,身复为囚羁。

好大不量力,荒哉徒尔为。

曾不如勾践,潜军卷旌麾。

夜上姑苏台,吴人犹不知。

用兵贵权谋,高言竟何施。

从兹以名邑,留作永世规。

隧道彷佛在,披榛犹可窥。

陈迹何足究,吾侪宁好奇。

又上金山殿,平瞰天一涯。

横飙响群铎,惊鸟投深枝。

清兴乘未尽,夕阳已纷驰。

流水复相促,扁舟从此移。

怒号入旅枕,先声戒寒期。

相过不可得,况复穷游嬉。

后会果安在,张本以今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尉氏道中

江县花已繁,天畿草初茁。

春风动地来,万鼓相应发。

长郊不敢进,环坐借藁秸。前村应稍近,时有驼鸣?。

形式: 古风

晚步西园

今日曷不乐,吾园来颇疏。

向晚门庭空,杖策到城隅。

林噪其飞禽,池跃其游鱼。

似怪我来迟,晨朝何往乎。

寂默不应答,暂一尔辈俱。

唼波窥噞喁,集灌听相呼。

复倚逍遥亭,悠然观太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