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真娘墓送蟾上人之虎丘

色相终坏灭,佳人能久妍。

断碑山寺里,小冢竹林边。

兰叶春风带,苔花莫雨钿。

情留吴苑客,梦逐楚台仙。

高僧方宴坐,身在散花天。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赋得真娘墓送蟾上人之虎丘》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中,色相的短暂与佳人的永恒形成对比,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美的相对性。真娘墓位于山寺之中,被竹林环绕,环境清幽,显示出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

"断碑山寺里,小冢竹林边",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暗示墓主人的寂寥与岁月的痕迹。接下来的"兰叶春风带,苔花莫雨钿",以兰花和苔花为意象,象征着真娘即使在死后依然保持着春天般的清新和美丽,表达了对她的赞美和哀思。

"情留吴苑客,梦逐楚台仙",诗人将真娘的情感和自己的情感相连,表达了对她的深深眷恋,同时也寓言般地将她比作楚台仙子,增添了神秘和超凡的色彩。最后,"高僧方宴坐,身在散花天",以高僧的禅定境界收束全诗,暗示真娘的灵魂已升入超脱尘世的极乐世界,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真娘墓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死、美与永恒的哲思,以及对故去友人的深情缅怀。

收录诗词(921)

高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字:季迪
  • 号:槎轩
  • 籍贯:江苏苏州
  • 生卒年:1336-1373

相关古诗词

雪夜怀周著作

灯照竹林雪,寝斋寒更空。

窗间成独坐,遥想故人同。

不有孤吟兴,宁度此宵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登西城门

登城望神州,风尘暗淮楚。

江山带睥睨,烽火接楼橹。

并吞何时休,百骨易寸土。

向来禾黍地,雨露长榛莽。

不见征战场,那知边人苦。

马惊西风笳,鸟散落日鼓。

呜呜城下水,流恨自今古。

形式: 古风

期家兄宿东湖民家不至

东湖欲上月,寒鸟已栖烟。

何处相期宿,柴门汀树边。

未尝新漉酒,犹望远来船。

谁信姜肱被,今宵还独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宿幻住栖云堂

窗白鸟声晓,残钟度溪水。

此时幽梦回,独在空山里。

松岩留佛灯,叶地响僧履。

余心方正寂,无使群动起。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