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村舍(其三)

怀抱何曾得少欢,春愁飞上两眉间。

一瓢谩酌独清水,几屐能穷无尽山。

见说酒兵长日备,未知诗债几时还。

须防别后将军禦,不待寻盟辄斩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宿村舍(其三)》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句“怀抱何曾得少欢”,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苦闷,似乎无论何时都难以找到一丝愉悦,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紧接着,“春愁飞上两眉间”一句,以春愁为引子,形象地描绘了愁绪在诗人心中蔓延,如同春天的愁云密布于双眉之间,生动而富有画面感。

“一瓢谩酌独清水,几屐能穷无尽山。”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对自然的向往。一瓢清水中,诗人独自饮酌,看似在寻求心灵的慰藉,实则是在逃避现实的苦楚;而面对“无尽山”,诗人虽能“几屐”行走,却无法真正触及其尽头,象征着对无限追求的渴望与无奈。

“见说酒兵长日备,未知诗债几时还。”这两句巧妙地将日常生活与艺术创作联系起来,酒兵代表了诗人日常生活的消遣,而诗债则是指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追求。这两者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

最后,“须防别后将军禦,不待寻盟辄斩关。”这两句以军事比喻,预示着未来的变故与挑战。将军禦意味着潜在的威胁与冲突,而“不待寻盟辄斩关”则暗示了诗人对于未来可能遭遇的困难与挑战的准备与应对,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和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深沉的人生思考,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的警醒与准备。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宿村舍(其四)

三两残杯不尽欢,强陪年少贵游閒。

客中未必常为客,山上那堪复有山。

鹤发都从愁里变,貂裘直待醉时还。

一朝却入庞公市,惊倒城门老抱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闵董用之

怪底年来懒下帷,似嫌榜尾姓名题。

一枝自谓乌难借,百里谁知凤肯栖。

颇讶生前徒强项,未应老后不然脐。

试将点检平时友,太半佳城在马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用之次韵复荅

小斋飘雨注风帷,门外青山困品题。

足蹑尽知齐是假,胆尝争柰越犹栖。

任教别后书盈箧,嬴得年来气暖脐。

聊与老农歌帝力,一缸村酒荐豚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夜雨(其一)

元气淋漓彻九垓,那消掩耳一声雷。

雨虽不解知时节,云岂无心出岫来。

所恨龙潜犹未起,大都天意卒难回。

等闲莫话为霖事,且对檐花尽此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