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玉女.上元

今夕何年,偏觉漏喧人醉。星毬高揭,是星娥手缀。

千树宝华,宁让六宫剪采。幽欢刚趁,密传诗迷。

走过红桥,第三条、忽复会。踏歌声里,听搔头玉坠。

明月暗尘,搀入暖香寒翠。为伊耽搁,梅花清睡。

形式: 词牌: 传言玉女

鉴赏

这首《传言玉女·上元》由清代词人顾贞观所作,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与浪漫氛围。

开篇“今夕何年,偏觉漏喧人醉”,以疑问句式引出主题,点明时间是元宵佳节,夜深人静之时,却因节日的热闹而显得格外喧嚣,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节日气氛。

“星毬高揭,是星娥手缀”运用拟人手法,将繁星比作仙女之手编织的珠球,形象地描绘了星空的璀璨,增添了节日的神秘与浪漫色彩。

“千树宝华,宁让六宫剪采”赞美了元宵节装饰的华丽,千树万树挂满灯彩,光彩夺目,不亚于皇宫中的装饰,体现了节日的盛大与繁华。

“幽欢刚趁,密传诗迷”描述了人们在节日中享受的欢愉,无论是私下里的小聚还是街头巷尾的热闹,都充满了欢声笑语,甚至有些诗句在人群中悄悄流传,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

“走过红桥,第三条、忽复会”写出了人们在元宵节游走于灯火辉煌的街道,偶遇熟人的情景,增加了节日的亲切感和人情味。

“踏歌声里,听搔头玉坠”描绘了人们在踏歌起舞时,耳边传来女子轻轻搔头的声音,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元宵节的欢快与和谐。

“明月暗尘,搀入暖香寒翠”通过对比明月与尘埃,暖香与寒翠,营造了一种既明亮又朦胧的意境,表达了对元宵节夜晚的独特感受。

“为伊耽搁,梅花清睡”最后以“伊”指代某人,可能是心爱之人,也可能是美好的回忆,表达了因节日的欢乐而暂时忘却日常琐事,沉浸在美好时光中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节日结束后,人们可能会陷入短暂的宁静与思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的盛况与人们的欢乐心情,既有对节日景象的直接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与文化内涵。

收录诗词(246)

顾贞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华文,、华峰,亦作华封。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 字:远平
  • 号:梁汾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637-1714

相关古诗词

扫地游.十六夜阴寒,坐卧小楼,茫茫百端,不觉为之凄咽

拥炉人倦,向煮雪声中,坐愁愁坐。巡檐数朵。

为丁宁玉笛,莫教吹破。酷爱高寒,纸帐一番清课。

肯闲过。不律隃糜,那禁慵堕。旧约何曾果。

记徙倚朱楼,迷藏香径。延缘画舸。

正离魂欲接,断烟横锁。怕梦醒时,盼煞满城灯火。

问谁个。掩纱窗、更愁于我。

形式: 词牌: 扫地游

柳梢青.花朝春分

乍展芭蕉。欲眠杨柳,微谢樱桃。

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花前倍觉无聊。

任冷落、珠钿翠翘。趁取春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

形式: 词牌: 柳梢青

春光好.上巳

风渐暖,雨初晴。似朝酲。手招蕙丛双箭,注银鉼。

绣得红罗纤窄,其如懒踏青青。

待擘澄心堂纸,仿兰亭。

形式: 词牌: 春光好

归国谣

呼女伴。斗草斗花轮日换。相约罗衣同浣。

略嫌天气暖。几摺才开筠扇。莫教题便满。

空却回文一半。有人亲落款。

形式: 词牌: 归国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