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岑二十主簿秋夜见赠之作

舍下蛩乱鸣,居然自萧索。

缅怀高秋兴,忽枉清夜作。

感物我心劳,凉风惊二毛。

池枯菡萏死,月出梧桐高。

如何异乡县,复得交才彦。

汨没嗟后时,蹉跎耻相见。

箕山别来久,魏阙谁不恋。

独有江海心,悠悠未尝倦。

形式: 古风

翻译

家中蟋蟀嘈杂鸣叫,显得格外冷清。
怀念着高远的秋天,忽然在深夜来访。
被外界事物触动内心,凉风吹过,使我感到岁月催人老。
池塘干涸,荷花凋零,月光洒在高大的梧桐树上。
身处异乡小县,还能与才子贤士相遇是多么难得。
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愿与世人同流合污。
离开箕山已久,朝堂之位令我难以忘怀。
唯有对江海的向往,长久以来未曾厌倦。

注释

蛩:蟋蟀。
萧索:冷清。
缅怀:怀念。
枉:意外地。
感物:被事物触动。
二毛:头发斑白。
菡萏:荷花。
梧桐高:梧桐树高大。
异乡县:异地小县。
才彦:才子贤士。
汨没:沉沦。
蹉跎:虚度光阴。
魏阙:朝廷。
恋:留恋。
江海心:对江海的向往。
倦:厌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的感受和情怀。起始三句“舍下蛩乱鸣,居然自萧索。缅怀高秋兴,忽枉清夜作。”通过蛩虫的鸣叫和屋檐的萧瑟声响,表达了诗人独处时的寂寞与对深秋美好的回忆,以及在清凉的夜晚突然被激发的创作欲望。

接着,“感物我心劳,凉风惊二毛。”则展示了诗人因物思情而感到内心的劳累,以及凉风吹拂下使其体感的细微变化。这两句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敏锐感受与深切的情感联结。

“池枯菡萏死,月出梧桐高。”这一部分则是对景物的描写,通过干涸的池塘和已枯萎的菡萏花,以及高悬的明月和梧桐树,营造了一种秋天的凄凉氛围。

“如何异乡县,复得交才彦。”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异乡他乡之地,依然能够遇见志同道合的人,这份缘分让诗人感到欣慰。

“汨没嗟后时,蹉跎耻相见。”这里的意思是对过去时光的感叹,以及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相聚的遗憾和羞愧。

最后,“箕山别来久,魏阙谁不恋。独有江海心,悠悠未尝倦。”诗人提及了久别的箕山,人们对魏阙这类美好之地无不怀念,但唯独诗人心中有着广阔如江海一般的情怀,这份情感源远流长,从未有过疲倦。

整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深秋的苍凉和对友人的思念,以及诗人自己对于美好事物无尽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酬李少府

出塞魂屡惊,怀贤意难说。

谁知吾道间,乃在客中别。

日夕捧琼瑶,相思无休歇。

伊人虽薄宦,举代推高节。

述作凌江山,声华满冰雪。

一登蓟丘上,四顾何惨烈。

来雁无尽时,边风正骚屑。

将从崖谷遁,且与沈浮绝。

君若登青云,余当投魏阙。

形式: 古风

酬陆少府

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邑。

别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

萧萧前村口,唯见转蓬入。

水渚人去迟,霜天雁飞急。

固应不远别,所与路未及。

欲济川上舟,相思空伫立。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酬庞十兵曹

忆昔游京华,自言生羽翼。

怀书访知己,末路空相识。

许国不成名,还家有惭色。托身从?亩,浪迹初自得。

雨泽感天时,耕耘忘帝力。

同人洛阳至,问我睢水北。

遂尔款津涯,净然见胸臆。

高谈悬物象,逸韵投翰墨。

别岸迥无垠,海鹤鸣不息。

梁城多古意,携手共悽恻。

怀贤想邹枚,登高思荆棘。

世情恶疵贱,之子怜孤直。

酬赠感并深,离忧岂终极。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

亚相膺时杰,群才遇良工。

翩翩幕下来,拜赐甘泉宫。

信知命世奇,适会非常功。

侍御执邦宪,清词焕春丛。

末路望绣衣,他时常发蒙。

孰云三军壮,惧我弹射雄。

谁谓万里遥,在我樽俎中。

光禄经济器,精微自深衷。

前席屡荣问,长城兼在躬。

高纵激颓波,逸翮驰苍穹。

将副节制筹,欲令沙漠空。

司业志应徐,雅度思冲融。

相思三十年,忆昨犹儿童。

今来抱青紫,忽若披鹓鸿。

说剑增慷慨,论交持始终。

秘书即吾门,虚白无不通。

多才陆平原,硕学郑司农。

献封到关西,独步归山东。

永意久知处,嘉言能亢宗。

客从梁宋来,行役随转蓬。

酬赠欣元弟,忆贤瞻数公。

游鳞戏沧浪,鸣凤栖梧桐。

并负垂天翼,俱乘破浪风。

眈眈天府间,偃仰谁敢同。

何意搆广厦,翻然顾雕虫。

应知阮步兵,惆怅此途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