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酸枣邓主簿

畿县官虽小,京华日可亲。

文章成薄俗,交结最难人。

典学应无废,存诚况已纯。

邦工寻尺用,杞梓讵沉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虽然官职在京畿县不算大,但每日都能接近京城繁华。
写作的文章流于浅薄世俗,交朋友却最难找到知心人。
研习经典不能荒废,保持真诚尤其重要,更何况已经十分纯粹。
国家工匠的技艺得以施展,优质的木材怎能被埋没。

注释

畿县:指靠近京城的地方。
京华:京城的繁华。
文章:指文学创作。
薄俗:浅薄的风气。
交结:结交朋友。
典学:研究经典学问。
存诚:保持真诚。
邦工:国家工匠。
杞梓:优质的木材,比喻有才能的人。
沉沦:埋没,不得施展。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觏所作,名为《送酸枣邓主簿》。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情感,以及对朋友品格和学问的赞赏。

“畿县官虽小,京华日可亲。”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既接近都城,又能享受城市便利的生活状态,尽管职位不高,但能够经常与繁华的都市保持联系,这在当时是许多士人所向往的。

“文章成薄俗,交结最难人。” 文章或文学作品已经成为流行的风尚,但是真正能够建立深厚友谊的人却很少。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文坛浮华、缺乏真诚交流的感慨。

“典学应无废,存诚况已纯。” 这里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以及保持纯正品格的重要性。"典学"指的是经典学习,而"存诚"则是指保持真诚不变。

“邦工寻尺用,杞梓讵沉沦。” 最后两句诗意在于希望朋友能够找到合适自己的用武之地,就像木工选择适合的木材一样。"邦工"指的是国家的工匠,而"寻尺用"则是比喻找到了适合自己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杞梓讵沉沦"中的"杞梓"是两种树名,常用于比喻选择材料的严格,这里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感情,还透露出他对当时社会文风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闽中岁暮

休道南人暖过冬,苦寒今与北方同。

霜严欲裂地到底,日短不行天正中。

谁使智愚相伴老,便将荣辱断还空。

乡愁莫更欺閒客,薄酒从来亦有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哭十侄

到官六月寄书回,未病封题死后开。

一命至卑人尽得,九泉何事独相催。

唯忧旅榇还乡远,况是亲丧继踵来。

数世学文终若此,可怜门户转隳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哭女二首(其二)

老树枝叶薄,先秋风雨过。

人间不善事,身外想无多。

理遣诚如幻,悲来岂奈何。

从前短鬓发,为尔渐双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哭女二首(其一)

妻死女已病,踰年成二丧。

此生谁骨肉,未识好衣裳。

看面虽犹小,闻言尽可伤。

最知怜祖母,句句刮人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