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径山

汲引凡躯驾海鳌,恢张奇壮自仙曹。

九龙献宅金园贵,四众添花宝范高。

身住四禅观梦境,眼收万象比秋毫。

经行会遇登临处,勉策筋骸莫叹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驾驭巨鳌如同凡人出行,宏图壮志来自仙界官府。
金色园林显贵气,九龙献礼宅邸豪。
身处四禅定境中,如梦似幻见万物微小。
行经之处皆可登临,尽管劳累也要勉力前行。

注释

汲引:引申为驾驭或引导。
凡躯:指凡俗之身。
海鳌:神话中的大龟或巨鳖,象征力量和超自然。
仙曹:仙界的官署或官员。
九龙献宅:形容宅第华丽,有吉祥之意。
金园:富贵的园林。
四众:佛教中指四大部众,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宝范:珍贵的典范。
四禅:佛教中的四种禅定境界。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秋毫: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勉策:鼓励自己努力。
筋骸:指身体。
叹劳:感叹劳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仙者驾驭神兽,乘坐海中巨龟,展现出超凡脱俗的壮丽景象。"汲引凡躯驾海鳌"一句,既写出了仙者的非凡本领,也映射出诗人对于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而"恢张奇壮自仙曹"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尘世的情怀和景象。

接下来的"九龙献宅金园贵,四众添花宝范高",九龙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神兽,或是比喻着某种神圣而庄重的场合。"献宅"意味着仙者得到了天界或仙境的礼遇,而"金园"和"宝范"则透露出一片祥和富贵的景象,显示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

第三句"身住四禅观梦境,眼收万象比秋毫"表达了诗人对禅定修为的追求。在这里,"四禅"指的是佛教中的四种禅那状态,而"梦境"则可能暗示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心灵状态。"眼收万象"意味着内心的宁静和洞察力,使得诗人能够像秋毫(极细小的东西)一样看透世间万物。

最后两句"经行会遇登临处,勉策筋骸莫叹劳"则写出了仙者在修炼过程中的某种遭遇或是试炼。"经行"可能是指诗人在山中漫步,或是在精神层面上的历练。而"会遇登临处"暗示着一种预定或者命中注定的相遇,而"勉策筋骸莫叹劳"则表达了一种对身体和精神的磨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整首诗通过仙境奇幻的描写,传递出超脱红尘、追求心灵至臻境界的思想。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阴即事

春风虽轻飏,摧折犹有补。

适当秾华时,明知不须雨。

浴蚕待桑钱,插禾候阳土。

妇子三时勤,亦欲少歌舞。

百草仰膏腴,少俟亦无苦。

如何屯寒云,专翳扶桑吐。

事多不由人,十可八九数。

不若姑置之,吾非拾翠侣。

形式: 古风

春苦风雨

东君始造家,积累亦不细。

一从潜阳兴,黄钟本根蒂。

二十四信风,以有此红翠。

如何纵飘败,不作苞桑计。

风雨不令子,豪猛但适意。

万紫杂千红,用供一日费。

一日费尚可,矜侈不少置。

岂惟困芳菲,桑麻亦憔悴。

沟塍浮新秧,荡摇失生意。

无乃大伤和,行败乃翁事。

愿言期少安,百物思吐气。

吾不若讼谗,唯图保终岁。

形式: 古风

枯柏

斋前两柏树,其大皆十围。

我初营屋时,正与两柏期。

其一傍北亭,其一近南篱。

相去十步间,当夏无炎曦。

我翁时来游,对此颜貌怡。

群从来其间,或饮或赋诗。

宾客来其间,顾盻屡解颐。

桃李几番春,不逐物态移。

霜雪苦侵刻,曾不颜色衰。

亦知坚贞性,凛凛不可期。

夫何今年秋,予来自京师。

哭亲苫块间,喘息绝自持。

忽见南篱柏,索索但枯枝。

徘徊柏树下,终日怀嗟咨。

家人对我言,柏死已经时。

今年春夏交,老翁初见之。

悲伤复爱惜,不忍加斧斯。

意谓粪壤间,所处非所宜。

材已中栋梁,安得死茅茨。

为此感慨久,子岂尽得知。

我既闻此言,不觉重纷洟。

岂为小圃内,失此岁寒姿。

盖念天与人,响答良不疑。

方夏巨柏死,致秋哲人萎。

岂不明告人,象类来不迟。

所以翁对此,泫然双泪垂。

大厦将营度,固非一木支。

奈何如此材,终死不得施。

芃芃丛生者,朴樕良已卑。

槐老未及仞,露腹忧明离。

东边一畦菊,岂足充朝饥。

树兰徒九畹,不能比芜蘼。

萧萧数竿竹,空腹将何为。

此外杂花木,不复较雄雌。

譬如麟失薮,驽马从竞驰。

鸾凤要高翔,巢卵何用窥。

于怀久衡虑,追数苦费词。

枯柏复枯柏,汝其亦长思。

形式: 古风

省题泰帝鼓瑟

雅乐闻琴瑟,相因泰昊前。

朱丝疑杂奏,素女减哀弦。

破竹符终合,分鱼目不全。

所馀裁五五,再续未绵绵。

损益时皆有,亏成理或然。

茫茫千古意,汉帝自谁传。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