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题泰帝鼓瑟

雅乐闻琴瑟,相因泰昊前。

朱丝疑杂奏,素女减哀弦。

破竹符终合,分鱼目不全。

所馀裁五五,再续未绵绵。

损益时皆有,亏成理或然。

茫茫千古意,汉帝自谁传。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优雅的音乐中听到琴瑟和谐,仿佛追溯到远古泰昊时期。
红色丝线的旋律似乎混杂着各种曲调,素女的悲伤琴音也略显减缓。
如同竹简被破开,最终符文完整,而鱼目混珠的局面并未完全解开。
剩下的只有五五之数,续接的乐章却未能连绵不断。
增减之间都有其时宜,亏损也可能符合道理。
这深远的千年意蕴,汉朝的帝王传承又该由谁来述说呢?

注释

雅乐:古代高雅的音乐。
泰昊:古代神话中的天神。
朱丝:红色丝线,代指琴弦。
杂奏:混合的曲调。
素女:传说中的仙女,擅长音乐。
哀弦:悲伤的琴音。
破竹符:比喻事情发展到关键阶段。
分鱼目:比喻真假难辨。
裁五五:指五音或五行的排列。
绵绵:连续不断。
损益:增减,变化。
亏成:亏损也能形成。
茫茫:广大无边。
汉帝:汉朝的皇帝。
谁传:由谁传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名为《省题泰帝鼓瑟》。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描述古代圣帝弹奏琴瑟的情景,表达了对远古文化和音乐艺术的赞美之情。

“雅乐闻琴瑟,相因泰昊前”两句,设定了一个高贵而古老的氛围,其中“雅乐”指的是古代的正统音乐,“琴瑟”则是古代的两种重要弦乐器。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将听众带入到一个遥远的过去,与古圣先贤同在。

接下来的“朱丝疑杂奏,素女减哀弦”描绘了琴瑟演奏时的细致情景。“朱丝”指的是琴瑟上的红色弦线,“疑杂奏”表达了乐音错综复杂而美妙,“素女”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善于音乐的仙女,她的音乐哀艳动人,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破竹符终合,分鱼目不全”两句,用了两个生动的比喻来形容乐曲中的变化和情感的深度。“破竹符”意指如同竹子断裂般突然的变化,而“分鱼目”则是用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鱼类,每当月圆时便相聚会友,月缺时便各自分开,比喻音乐中的离合与情感的起伏。

“所馀裁五五,再续未绵绵”继续描写音乐的情感和节奏。这里,“所馀”意味着余音袅袅,“裁五五”则是说音乐中对五声的处理,给人以无尽的回味。而“再续未绵绵”则表达了即使乐曲暂告一段落,但那深远的情感依旧在心头萦绕,不至于断绝。

最后,“损益时皆有,亏成理或然。茫茫千古意,汉帝自谁传”两句,则是诗人对音乐艺术的哲学思考和历史追溯。“损益时皆有”表明在时间的流转中,一切都有增减,“亏成理或然”则是在探讨这种变迁背后的规律。而“茫茫千古意,汉帝自谁传”则是对远古文化遗产的追问和赞叹,其中“茫茫千古意”展现了诗人对于悠久历史的敬畏之情,“汉帝自谁传”则是在探讨这些美妙音乐艺术是由哪位圣明君主所传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乐器演奏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古典音乐和远古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历史传统和哲学思考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贵溪尉厅黄梅盛开浓香丰艳非凡品可及尉坐此速招客因成小诗戏之

歌酬花意醉酬春,笑口相逢可厌频。

不饮正疑花怨客,典衣莫听妇伤贫。

天生尤物非为福,蚌有明珠亦累身。

墙里佳人墙外笑,冶容招悔岂无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贺生孙诗

纷纷郁郁烟结扉,传道老何孙子归。

褓中不作婴儿泣,芝兰共见生庭闱。

于公决狱德莫比,今日何公亦如此。

掌中送此麒麟儿,不是如来须孔子。

长儿本自长沙得,骥子生孙定奇特。

未论玉骨秋水神,闻说已传汤饼色。

形式: 古风

贺张帅(其二)

门弧瑞霭晓氤氲,天锡熙朝社稷臣。

京兆赭裾多誉久,甘泉紫橐眷恩新。

一城和气仁风昼,万口欢声寿语春。

端有泮宫莲幕士,愿随绿水泛通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周仲固运使之官湖北

梅花满野春欲苏,汉家使者临重湖。

使君作意不求异,解使愁叹成欢娱。

往年奉法佐廷尉,纵遣狐兔诛封嵎。

平生狱吏弄爪觜,民不畏吏从君初。

即今持节下泽国,要令比屋歌唐虞。

父兄便饱仓有粟,童子莫恨衣无襦。

温温和气遍封服,坐运岂必劳传呼。

桃花之源诚有无,吾恐诞幻成荒诬。

不如使君三圣书,总括万汇包堪舆。

一编韦带在掌握,藏之怀抱时卷舒。

古今事物不外取,但用指诀开迷途。

斯民识路从变化,履泰去否挛中孚。

使君早讫外郎课,归奉天子陈王图。

他年访我当踟蹰,欲饷白饭陈青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