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献章所作的《和答林郡博缉熙将至严州见寄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沧桑的感慨,以及对世事复杂、人心难测的深刻理解。
首句“二十年前别帝畿”,诗人回忆起二十年前与京城分别的情景,时间跨度之长,暗示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变迁。接着,“而今衰鬓各成丝”一句,通过描写自己和友人如今已白发苍苍的外貌,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人情未易分真伪,世路终当虑险夷”两句,揭示了人世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变的世道,强调了辨别真伪、预判风险的重要性。诗人深知,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谨慎的态度是极为必要的。
“有要但看无欲止,知几端在履霜时”则进一步阐述了在复杂环境中如何保持自我、做出正确判断的道理。这里的“有要”指的是关键问题或重要决策,“无欲止”意味着不被私欲所左右,保持客观和冷静。“知几端在履霜时”借用古代典故,意指在初现危机迹象时就能察觉并采取行动,避免更大的损失。
最后,“严州刚遇思齐地,肯放长竿到手迟”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达的目的地——严州的期待,同时也暗含着一种决心和坚持,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不会轻易放弃。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既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与反思,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生哲思和文学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