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白云堆移建一庵的景象。开头两句“一庵移向白云堆,桧柏参天少日栽”表达了僧人的居所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颇怪发如金线样,想曾眼见铁桥来”则透露出诗人对僧人头发如同金线般美丽的惊讶,以及对他可能曾经行走在铁索桥上的遥想。
接下来的两句“佛粘土壁煎茶供,客对蒲团取芋煨”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中的宁静与简朴。他们用泥土制作的壁炉煮茶,同时有客人坐在蒲团上烤芋头,这些细节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专注于内在修行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却笑老卢怀钵走,只因说出镜非台”则透露了一种对俗世纷扰的超然态度。老卢可能是一位僧人,他手持钵头(一种敲击法器)行走,表面上看似平常,但诗中却强调这并非简单的日常行为,而是因为他说出了某种深刻的道理——“镜非台”,暗示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直指真谛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超脱和深邃哲思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