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司农手中无寸铁,夺笏击贼贼脑裂,贼虽未死气已折。
奉天天子双泪横,十年弃卿真负卿。
臣身区区劳记忆,平原太守曾未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司农在危急时刻,手中并无武器,却以手中的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所持的手板)击打贼人,展现了其勇敢和智谋。司农虽然未能杀死贼人,但已使其气势大挫。诗中天子对此感到悲痛,对十年前未能重用这位官员表示遗憾,认为自己亏欠了他。诗人感慨臣子的忠诚与才华被忽视,特别提及了平原太守这个职位,暗示司农的才能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整体上,这首诗赞扬了司农的英勇行为和未被赏识的悲剧性命运。
不详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朝廷养公公养儿,儿为心腹股肱谁?
当时意气各相许,儿不负公公负主。
养儿至死心不易,宁不为儿不为贼。
君不见入朝告变归杀身,此儿非养宁非真。
养儿身死名不腐,唯有真儿心独苦。
问中使,几日发,长安老臣当死。
死不难,中使答,言从大梁至,大梁贼耳。
胡称使,君不见,吐蕃使者中道亡。
相臣节度死凤翔,老奸有貌幸不扬。
三年饱食居庙堂,沣州客死非人殃。
平凉坛西鼓声吼,伏兵大呼侍中走。
君王正喜边兵休,武将尽贺书生忧。
邠宁飞书夜半至,西平老臣先掩涕。
君心多猜谋不足,平凉不伏长安伏。
枉伐大安园上竹。
王郎索饭黄扉里,郑州相公呼不起。
六街鬼魅夜攫人,公门白日成官市。
纷纷逐客不足嗟,河东司马文章家。
江湖浪客河间妇,世事荣枯一翻手。
诗翁莫赋永贞年,后来何代无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