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哀篇(其六)黄山人姬水

淳父负奇癖,形骸更土木。

伤时伯鸾噫,感遇嗣宗哭。

呕心一锦囊,瑰丽时自足。

霏霏吐屑金,宛宛成叶玉。

岂不悟千秋,眼底怨局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八哀篇》之一,题为“黄山人姬水”。诗中以“淳父”、“伯鸾”、“嗣宗”等历史人物为喻,表达了对这些人物独特个性和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局限的感慨。

“淳父负奇癖,形骸更土木。” 开篇即以“淳父”这一形象,描绘出一个具有独特癖好的人物,其外在形象如同土木一般质朴无华,却内蕴非凡。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物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反差,暗示其独特的个性和不凡的才华。

“伤时伯鸾噫,感遇嗣宗哭。” 这两句进一步借用了历史典故,将“伯鸾”(东汉文学家严光)和“嗣宗”(三国时期文学家阮籍)的形象融入其中,表达了对这些历史人物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情感反应和内心挣扎的同情。通过“噫”和“哭”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在面对社会现实和个人理想冲突时的复杂心情。

“呕心一锦囊,瑰丽时自足。” “呕心”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创作过程中的辛勤付出,而“锦囊”则象征着作品的珍贵与价值。这句话强调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自我满足感,体现了其艺术成就的高度。

“霏霏吐屑金,宛宛成叶玉。” 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比作“霏霏”飘落的“金屑”,形象地描绘了灵感的珍贵与闪耀;同时,“宛宛”形容作品如“叶玉”般细腻精致,展现出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高雅气质。

“岂不悟千秋,眼底怨局促。”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个人命运和时代局限性的感慨。一方面,诗人认为这些历史人物和自己都未能完全领悟到时间的永恒和历史的长河;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受限于时代背景的无奈和遗憾。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人生和时代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语言精炼,意蕴丰富,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八哀篇(其七)顾山人圣之

季狂为诸生,避仇夜中走。

自诧伧颊雄,不操吴音久。

颇鲜鳞甲腹,仅余雌黄口。

大历元和间,纵横无不有。

归骨闽天长,遗编知在否。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八哀篇(其八)钱布衣谷

叔宝事丹青,往往得其意。

虽游文翁门,厥祢繇沈氏。

藏书盈万卷,一一手铨次。

伏枕归婴儿,毋亦造物忌。

生亦无异人,死还知汝异。

形式: 古风

余自解郧节归耕无事屈指贵游申文外之好者得十人次第咏之(其一)袁太常洪愈

抑之司徒裔,秉操更清绝。

当其谢九卿,依然卧寒雪。

坦陀若可亲,磊砢竟难悦。

逃名雅非意,名至亦不屑。

事事皆愧君,难从世人说。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余自解郧节归耕无事屈指贵游申文外之好者得十人次第咏之(其二)刘大司马光济

伊昔歌鹿年,公兄我如弟。

詄荡宽酒德,参差偕宦轨。

北风吹转蓬,升沈自兹始。

何言伯同命,乃繇巨源启。

窃窥上臣心,非繇植桃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