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三十三首(其二十九)

要个无禅底国师,才涉毫芒便取诛。

堪笑这僧垂手处,道无便见有偏枯。

形式: 偈颂 押[虞]韵

翻译

这是一个没有禅宗教义的国师,稍微表现出异端思想就被迫消灭。
可笑那僧人轻易放弃抵抗,声称‘道无’却导致了观念的极端化。

注释

无禅底:指缺乏禅宗教义或修行。
涉毫芒:比喻微小的偏差或异端思想。
取诛:被惩罚或遭到消灭。
垂手处:形容僧人轻易放弃抵抗或行动。
道无:佛教术语,指超越一切有为之道,这里可能指僧人的教义立场。
偏枯:极端化,片面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师观所作的《颂古三十三首》中的第二十九首。诗中以讽刺的口吻,批评了一位自诩为无禅之国师的人物,指出他一触及佛法的边缘就急于表现,甚至对佛法的理解过于偏颇,缺乏真正的领悟和实践。"无禅底国师"暗指这位国师虽然自命清高,但实际上并未真正理解禅宗的空性。"才涉毫芒便取诛"讽刺他对于佛法的浅尝辄止和急于求成。最后一句"道无便见有偏枯"则揭示了这种片面理解会导致佛法修行的失衡,失去了中道与平衡。

整首诗通过辛辣的讽刺,表达了对那些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理解佛法的人的批判,强调了真正的修行需要深入体悟而非仅仅停留在口头禅说。

收录诗词(151)

释师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三十三首(其二十五)

前三三与后三三,不可承当不可参。

更问清凉多少众,月移松影落寒潭。

形式: 偈颂 押[覃]韵

颂古三十三首(其十七)

大唐国里无禅师,独弄单提见也无。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形式: 偈颂 押[虞]韵

颂古三十三首(其十四)

未审魂灵往那方,无栖泊处露堂堂。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颂古三十三首(其十三)

突出难辨辨得出,师子翻身师子窟。

哮吼一声天地空,惊起须弥高突兀。

形式: 偈颂 押[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