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八首(其六)

关雎后之淑,棫朴王之明。

兔罝尚好德,况乃公与卿。

所以彼行苇,敦然遂其生。

谁能弦且歌,为我发古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关雎之后的淑女,棫朴之中显明的君王。
兔网象征着崇尚美德,更何况是公卿这样的高官。
因此她选择在芦苇丛中生活,安然度日。
谁能弹琴唱歌,为我吟唱古老的旋律。

注释

淑:善良,淑女。
棫朴:古代的一种树木,象征王的威严。
兔罝:设兔网,比喻崇尚美德。
公与卿:指高级官员。
行苇:行走于芦苇丛中,隐居生活。
弦且歌:弹琴唱歌。
发古声:吟唱古老的歌曲。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远而不失庄重的意境,以及对古代美好德行的怀念。

首句“关雎后之淑,棫朴王之明”中的“关雎”,出自《尚书》中的《大誓篇》,指的是古代圣君的美德。这里通过对古圣先贤品德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状态和君子之道的向往。

接下来的“兔罝尚好德,况乃公与卿”则是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向往。在这里,“兔罝”是一种古代捕兔的工具,用来比喻仁德之广大;而“公与卿”指的是公正廉洁的官员。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理想状态的期待。

中间两句“所以彼行苇,敦然遂其生”,描绘了一种宁静安详的生活景象。“彼”指的是那些能够按照古代圣贤之道生活的人,“行苇”则是一种简单而不失质朴的居住方式。这两句传达出一种对简约生活和精神独立的赞美。

最后两句“谁能弦且歌, 为我发古声”,则是诗人发出的一种呼唤。在这里,“弦”指的是琴弦,“且歌”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音乐来传递那种古老而美好的声音和精神。诗人在寻求能够与他一起吟唱古代圣贤之声的人,这种呼唤充满了对文化传承的渴望。

总体来说,王安石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通过对古代美德和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表达了他对于社会改革和道德重塑的强烈愿景。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杂咏八首(其五)

黄雀死弹丸,厥罪在啄粟。

翠鹄不近人,何为亦穷辱。

材为世所利,高下同僵仆。

能逃天地间,蠛蠓无不足。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杂咏八首(其四)

羔豚窘虎豹,鸠雀穷鹰鹯。

巧者具机弋,鸷猛还拘挛。

论功莫如神,论大莫如天。

悲哉区区人,乃欲逃其间。

形式: 古风

杂咏八首(其三)

古风致逊悌,班白见尊优。

薄俗谬为恭,独在势权尤。

伏波迷俯仰,爱礼坐成仇。

龂龂洙泗间,岂是老者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杂咏八首(其二)

神龙豢可致,猛虎扰亦留。

变生父子间,上圣不能谋。

常情在欲得,义养或成仇。

他人恩更轻,患祸信难周。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