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赠卓火传传经堂歌

卓侯寄我一尺书,细行小字千言馀。

开缄意气溢毫楮,烟云缭绕生吾庐。

鸟翼欲搏南溟浪,剑锋直射牛斗墟。

不平之鸣有若此,何况龙光凤彩扬天衢。

伊昔休明代,朝野交驩虞。

公卿折节下韦布,草野高谈皆庙谟。

天南地北未相见,一字若得隋侯珠。

故家文献今未坠,君门累叶名通儒。

况闻忠烈有令祖,月黑归家夜骑虎。

燕山潜邸龙未飞,一流南移真逆睹。

终知神器固天授,不惜麋躯共殉主。

文皇儿戏视方黄,独谓先生言可取。

时殊世易三百年,儿孙尚守高曾矩。

堂开吴越号传经,四方投赠诗盈庭。

吾闻六经之传有明晦,时晦则晦明而明。

壁于秦火出于汉,蝌蚪尽作丝竹声,至今大义如日星。

善传善述必有以,请君为我侧耳听,请君为我侧耳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写给卓火传的赠诗,名为《寄赠卓火传传经堂歌》。诗中充满了对卓火传及其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成就的赞美。

诗的开头提到卓火传寄来的一封信,信中包含千言万语,满载着深情厚谊。陈恭尹展开信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豪情壮志如同烟云缭绕,使他的居所也仿佛升腾起云雾,充满生机与活力。他将卓火传的才情比作欲搏击南溟巨浪的鸟翼和直射牛斗墟的剑锋,表达了对其才华的极高评价。

接着,陈恭尹进一步赞扬了卓火传的不平之声,如同龙光凤彩在天空中闪耀,象征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他回忆起过去休明时代,公卿们对平民的尊重,以及草野间的高谈阔论都与庙堂之谋相呼应。尽管天南地北未能相见,但卓火传的一字之言却如同珍贵的隋侯珠,价值连城。

陈恭尹还提到了卓火传家族的辉煌历史,从先祖到子孙,都是通儒大家。特别提到了忠烈的祖先,即使在月黑之夜,也能骑虎归家,象征着卓家的坚韧不拔和英勇精神。他以燕山潜邸龙未飞的故事,比喻卓火传家族虽未显赫一时,但终将展翅高飞,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最后,陈恭尹引用了文皇(即明朝皇帝)的故事,强调了卓火传家族的忠诚与奉献精神。尽管时代变迁,但卓家的规矩和传统依然得以传承。传经堂作为家族文化的象征,四方之士纷纷投赠,使得诗人的感慨更加深沉。他提醒读者,六经之道有时晦暗不明,但总有其光明之时,就像秦火之后的蝌蚪文字转化为美妙的音乐,至今仍能传达出深远的大义。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卓火传的个人才华和家族荣耀,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以及对后人传承和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的期待。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夜雨有怀柬张桐君兼寄董无休

醉来不觉和衣卧,小楼未灭看书火。

梦回四壁走风涛,空床听雨三更坐。

忽忆少时吟兴狂,君与董侯同过我。

席门蓬径话终朝,宝马高车停道左。

董侯欲去君且留,予时更鼓潇湘舵。

落落风尘老渐来,萧萧白发生无那。

君才自足奋桑榆,致身不肯游青琐。

屈伸潜跃各有时,南北东西何不可。

董侯屡寄山阴书,君来日剥离支果。

从前屈指几烟云,吾辈幸存非坎坷。

君不见五羊城下阴雨中,刘苑荒芜赵台堕。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嘉鱼二首(其一)

嘉鱼潜石穴,终岁气常寒。

本欲承珠露,宁知上玉盘。

有无通雅咏,咫尺隔风湍。

未必名为累,隆冬泽易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嘉鱼二首(其二)

嘉鱼吾旧识,高价市人争。

似鲫身微削,如鲮鬣乍生。

细肪凝石乳,兼味著霜橙。

未入宵来馔,吟诗久不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王蒲衣采诗惠湖

树树熟离支,殊非远别时。

新蝉湘子庙,初日海王祠。

路记双江合,文犹八代衰。

时无采风使,草野亦陈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