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云州行》由元代诗人李裕所作,描绘了云州地域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诗开篇以“云州域西草青青,落日欲没光晶荧”两句,勾勒出一幅夕阳西下、草色青青的辽阔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苍凉的氛围。接着,“辎车毳帐纷簇簇,平原入夜凉风生”,描绘了草原上车辆帐篷密布,夜幕降临后凉风习习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辽阔与静谧。
“驼鸣马嘶人不行,牧儿长笛吹月明”两句,通过驼铃声、马嘶声与牧童悠扬的笛声,展现了草原生活的生动画面,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自然中的和谐共处。然而,诗人紧接着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我生何为困奔走,况乃北度乌桓城。”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和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向往。
“有家有家隔江水,三年不归忧弟兄”两句,揭示了诗人与家人相隔两地,长时间未能团聚的现实,以及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妻儿寄书念我远,问我寝食仍良能”则进一步描绘了家人对诗人的牵挂与担忧,体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
“草堂步履喜无恙,石田春尽今已耕”两句,转而描写诗人对家中生活状态的关心,以及对农事的参与,展现了一种简单而充实的生活态度。“子规何事啼向我,逡巡行亦将南征”则借子规鸟的啼叫,表达了诗人即将踏上旅程的无奈与不舍。
最后,“明朝骑马登道路,世事浩渺谁能徵”两句,以对未来旅程的展望,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变幻莫测的感慨。
整体而言,《云州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州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以及广阔世界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