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热

今日不可出,畏景蒸炎熇。

崔巍火云行,势欲焚层霄。

乾坤一炉冶,天地同煎熬。

初疑河海竭,又讶山岳焦。

生人蚁虱然,众口均嗷嗷。

而我坐斗室,局促增烦劳。

对案不能餐,尚暇笔砚操。

冯陵发大叫,欲去不可逃。

安得呼风姨,捲地驱长飙。

徒怀杜陵句,赤脚凌琼瑶。

烦纡漫自苦,澄凝觉逍遥。

造化生万物,意匪殃吾曹。

轻箑聊自挥,渐喜风萧萧。

俛仰神内融,散适形俱超。

我热良可舒,感事增郁陶。

忽忆山之东,寇盗方驿骚。

哀哉六月师,卓午腰弓櫜。

济时愧无术,抚已徒忉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苦热》,是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诗中描绘了夏日酷热难耐的情景,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现实,层层铺陈,情感深沉。

开篇“今日不可出,畏景蒸炎熇”,点明了夏日的炎热,让人不敢外出。接着“崔巍火云行,势欲焚层霄”形象地描绘了烈日下云彩如火,仿佛要焚烧天空的景象。诗人进一步将天地比作一炉冶,形象地表现了夏日的酷热如同铁匠炉中的火焰,让天地一同受煎熬。

“初疑河海竭,又讶山岳焦”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夏日酷热的程度,仿佛连大海和高山都快要干涸和焦灼。接下来,“生人蚁虱然,众口均嗷嗷”则以蚂蚁和虱子比喻人,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酷热中如同蝼蚁般无助,发出哀嚎。

诗人身处斗室,感到局促和烦劳,无法进食,却仍坚持笔耕不辍。面对如此酷热,他渴望能呼风唤雨,卷起长风,以缓解炎热。然而,他的愿望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如同杜甫诗句中的“赤脚凌琼瑶”一样,显得空幻而无奈。

诗人在面对炎热的同时,也反思了自身的情绪状态,认为内心的烦躁和困扰不过是暂时的,通过静心凝神,可以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最后,诗人虽然感到身体的不适,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使得他在感慨之余,也不忘思考如何济世安民,体现了其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酷热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和的智慧。

收录诗词(1619)

孙承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张君分教华亭诗

良金须陶冶,美玉藉雕琢。

二用苟弗良,不若矿与璞。

张君西江彦,赋性甚温朴。

读书三十年,雄剑敛霜锷。

朅来贡明廷,奉檄专教铎。

行食松江鲈,去听华亭鹤。

吾邦号多士,济济见荦卓。

君行谅无恧,于道乃先觉。

皋比仰师模,披襟分唯诺。

訚訚讲唐虞,肃肃陈礼乐。

案牍无俗劳,衣冠有真乐。

虽乏官资崇,得免名号浊。

公相岂不贵,赋命有厚薄。

势分何足言,食禄要无怍。

方今崇文教,君去勿落莫。

明秋期奏功,得士当倍作。

形式: 古风

送同年马进之弟省兄归

别泪弗可忍,离愁浩难祛。

行行送将归,执袂久踌蹰。

我昔同元方,琼林曳华裾。

元方凛台端,名声等璠玙。

子来专省候,千里命轺车。

西堂动诗兴,天伦足欢娱。

念旧亦过我,荷子意勤渠。

英英玉堂质,快睹珊瑚珠。

玄云忽相渝,萍蓬邈难居。

回首瞻故乡,归葺先人庐。

风雪岂不惨,欲发不须臾。

我心良郁陶,元方定何如。

天有赤羽雁,水有红尾鱼。

明年二三月,望子平安书。

形式: 古风

闻玉河水声有作

独骑款段出,落日背高城。

行行过玉堤,忽听潺潺声。

会心岂必远,一笑儿童惊。

坐我瀑布傍,泠然洗中扃。

长安盛车马,轮蹄日轰轰。

向来通市中,无此祛俗清。

利名世所竞,独兹人不争。

会当即堤边,卑栖结吾楹。

饱听日无厌,不使尘嚣生。

形式: 古风

吴北川许海味不至讯以诗

我本东海人,旅食越两载。

缅怀故乡味,厌说天庖宰。

故人吴季子,殷勤许分待。

腆意未拜嘉,初约忽中改。

得非多遗忘,无乃甚欺绐。

笑予太早计,停箸想风采。

小诗当催逋,还胜百钱买。

会当入吾餐,腹中有东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