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无内外,事理有短长。顺则成菩提,逆则成烦恼。灯笼常瞌睡,露柱亦懊恼。大道在目前,更于何处讨

四面亦无门,十方无壁落。头髼松,耳卓朔。

个个男儿大丈夫,何得无绳而自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子琦所作,巧妙地融合了禅宗思想与诗歌艺术,展现了其独特的哲学见解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首句“四面亦无门,十方无壁落”描绘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无边无际的空间感,暗示着心灵的自由与开阔。接下来,“头髼松,耳卓朔”运用比喻手法,将人的精神状态比作松树和山石,强调了坚定与独立的重要性。诗人接着提出“个个男儿大丈夫,何得无绳而自缚”,这不仅是对个体自由的呼唤,也是对束缚与自我限制的批判,鼓励人们摆脱外在的约束,追求内心的解放。

第二部分“虚空无内外,事理有短长。顺则成菩提,逆则成烦恼”进一步阐述了宇宙与人生的本质。虚空既无边界也无中心,意味着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界限。事理虽有长短,但顺其自然则可达到觉悟(菩提),反之则会陷入痛苦(烦恼)。这里巧妙地将佛教中的重要概念融入日常生活,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灯笼常瞌睡,露柱亦懊恼”通过形象的比喻,批评了人们在追求真理与智慧过程中的懈怠与困惑。最后,“大道在目前,更于何处讨”则直指核心,强调真理与智慧就在我们身边,无需远求。这不仅是对前文思想的总结,也是对读者的启发,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实践真理。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人生、宇宙的奥秘以及修行的真谛,体现了禅宗思想与诗歌艺术的完美结合,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

释子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书

西风入梧桐,白露下云汉。

洒洒晚秋色,清凉复神观。

岁月不我与,料理前日慢。

念此平生心,所乐在黄卷。

太羹与玄酒,梨楂及俎籑。

滋味要足口,更复恨未见。

灯火夜可亲,巾箱字甚惮。

纷纷事是非,碌碌世治乱。

千古守糟粕,未免斲轮叹。

圣贤有堂奥,大道堪夷坦。

是为名教乐,足以了衰晏。

惜日营珠金,投身醟歌管。

彼志各自言,难以一理贯。

形式: 古风

老子画象

敝周僿于文,老子谈大道。

仁义已末流,体法固行潦。

虚无抱玄珠,清净为至宝。

掊斗息群竞,死圣止大盗。

谓可愚斯民,狂澜复既倒。

不知世大变,万伪火就燥。

欲以区区言,反俗入羲昊。

浑沦五千言,道德何浩浩。

汉尝求其说,施用未深造。

衣食已有滋,烦苛以能埽。

惜哉衰世士,学术失探讨。

流而为刑名,惨礉极枯槁。

但见多申韩,举皆罪黄老。

圣人无常师,有善取舆皂。

问礼固有然,谁谓孔徒小。

遗貌知是非,君无论丑好。

形式: 古风

杂诗六首(其一)

四序若转毂,万物变秋风。

萧骚檐边月,赫赤江上枫。

寒鸱坐晴屋,阴虫凄暮丛。

灵凤杳何许,寂寂朝阳桐。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杂诗六首(其二)

咬咬笼中鸟,食饱勤好音。

谁怀主人意,岂不思上林。

出处谬前算,老大故溪心。

秋衾耿寒梦,玉露晓如淋。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