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堂仍旧老师和予送可师新字韵见招复作五首寄之兼呈无證(其二)

不触波澜手,而彰名句身。

向来天上寺,得此眼中人。

一别湘湖路,三回岭海春。

何时清夜坐,听我话韶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不触动水面的手,却显现出诗的韵味。
一直以来,那座天上的寺庙,遇到了我这样的赏识者。
自从离开湘湖的道路,我已经度过三次岭海之春。
不知何时,在那清冷的夜晚,你能坐下来,听我讲述新的佳话。

注释

波澜:比喻世事的动荡或情感的起伏。
彰:显现,彰显。
天上寺:形容高远、超凡的寺庙,可能象征理想或精神世界。
眼中人: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是值得欣赏的人。
湘湖路:指诗人曾走过的具体路径,也可能象征过去的经历。
岭海春:形容遥远的地方,春天的景色。
清夜:宁静的夜晚。
韶新:新颖的、美好的事物,可能指新的故事或见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空所作,题为《雪堂仍旧老师和予送可师新字韵见招复作五首寄之兼呈无证(其二)》。诗中,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达对老师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不触波澜手,而彰名句身",这两句赞美老师的才华横溢,即使在平淡无奇的日常中也能写出深意盎然的诗句。接着,诗人回忆与老师在湘湖边的分别,以及多次在岭南春天重逢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一别湘湖路,三回岭海春",通过空间转换,展现了时光流转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最后,诗人期盼在未来的某个清静夜晚,能与老师共坐,聆听他新的教诲,分享智慧的新篇章,体现出对知识和友情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敬仰和期待的赠诗,体现了禅宗诗人的文笔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雪堂仍旧老师和予送可师新字韵见招复作五首寄之兼呈无證(其五)

木蛇头带角,古路独横身。

大有傍观者,初无踏著人。

病来思自养,此去或同春。

送老须何物,窗明贝叶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雪堂仍旧老师和予送可师新字韵见招复作五首寄之兼呈无證(其三)

干戈平定日,湖海倦游身。

况得君为社,招呼我辈人。

初无家似燕,宜有喜如春。

悬想西山下,雨馀钟鼓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雪堂仍旧老师和予送可师新字韵见招复作五首寄之兼呈无證(其四)

妙湛清虚理,芭蕉立井身。

惟君俱得地,独我不如人。

书辱寒温问,茶分安乐春。

殷勤拜佳赐,自汲井花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雪堂仍旧老师和予送可师新字韵见招复作五首寄之兼呈无證(其一)

梦历百城路,笑翻床上身。

惟应个些子,所以见吾人。

玉蕴西山重,花开南浦春。

异时冰雪里,仍旧一枝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