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二首(其二)

空山中宵阴,微冷先枕席。

回风起清曙,万象萋已碧。

落落出岫云,浑浑倚天石。

日假何道行,雨含长江白。

连樯荆州船,有士荷矛戟。

南防草镇惨,沾湿赴远役。

群盗下辟山,总戎备强敌。

水深云光廓,鸣橹各有适。

渔艇息悠悠,夷歌负樵客。

留滞一老翁,书时记朝夕。

形式: 古风

翻译

寂静的山中夜晚,微凉侵袭着床席。
拂晓的回风吹过,万物在晨光中显得凄翠。
孤云从山峦间飘出,大石倚靠蓝天。
阳光借道而行,雨滴融入长江的白色波涛。
荆州的船只连绵,士兵们扛着矛戟准备出发。
南边的防线凄凉,人们冒雨前往远方服役。
盗贼侵入山谷,将领们严阵以待强大的敌人。
水深云淡,划桨声各不相同。
渔舟停歇,渔夫唱着民谣,背着柴薪的行人也加入其中。
一位老人滞留此地,记录着每日的时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争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战争氛围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边防将士的关心和对战争苦难的同情。

“空山中宵阴,微冷先枕席。”这两句设定了一个清晨的山间环境,山中阴气未散,天气尚寒,将士们已经起床准备作息。

“回风起清曙,万象萋已碧。”随着早风的吹拂,曦光初照,万物显露出青翠欲滴的颜色,生机勃勃,却也预示了一天的艰辛即将开始。

“落落出岫云,浑浑倚天石。”诗人通过对山中云雾和巨石的描绘,再次强调了边塞之地的雄伟与险峻,以及其中蕴含的力量与坚韧。

“日假何道行,雨含长江白。”时间在流逝,阳光或阴雨都在提醒着将士们必须出征的责任和使命,而那被云雾掩映的长江水面,也象征着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

“连樯荆州船,有士荷矛戟。”战船连绵,一批又一批的将士手持兵器,准备迎敌,这里展现了战争前的紧张气氛和将士们的英勇姿态。

“南防草镇惨,沾湿赴远役。”边塞之地的自然环境严酷,将士们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长途行军,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群盗下辟山,总戎备强敌。”山中匪徒的活动增加了边境的不稳定性,而将士们则要做好准备,以对抗那些强悍的敌人。

“水深云光廓,鸣橹各有适。”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是水鸟,也似乎找到了各自适宜的生存之道,这或许是在暗示战争中的生灵都在寻求自己的生存方式。

“渔艇息悠悠,夷歌负樵客。”渔民的小船在水面上缓慢前行,而那些背负重担的旅人则唱着悲凉的歌谣,这些细节描写增加了诗中的生活气息和情感深度。

“留滞一老翁,书时记朝夕。”诗篇最后,一位年迈的老者被留下,他记录着白天与夜晚的往事,或许是在回忆那些战争带走的青春岁月,以及那些永不再来的将士们。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雨过苏端

鸡鸣风雨交,久旱云亦好。

杖藜入春泥,无食起我早。

诸家忆所历,一饭迹便埽。

苏侯得数过,欢喜每倾倒。

也复可怜人,呼儿具梨枣。

浊醪必在眼,尽醉摅怀抱。

红稠屋角花,碧委墙隅草。

亲宾纵谈谑,喧闹畏衰老。

况蒙霈泽垂,粮粒或自保。

妻孥隔军垒,拨弃不拟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雨晴

天水秋云薄,从西万里风。

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

塞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

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形式: 五言律诗

青丝

青丝白马谁家子,粗豪且逐风尘起。

不闻汉主放妃嫔,近静潼关埽蜂蚁。

殿前兵马破汝时,十月即为齑粉期。

未如面缚归金阙,万一皇恩下玉墀。

形式: 古风

青阳峡

塞外苦厌山,南行道弥恶。

冈峦相经亘,云水气参错。

林迥硖角来,天窄壁面削。

溪西五里石,奋怒向我落。

仰看日车侧,俯恐坤轴弱。

魑魅啸有风,霜霰浩漠漠。

昨忆踰陇坂,高秋视吴岳。

东笑莲华卑,北知崆峒薄。

超然侔壮观,已谓殷寥廓。

突兀犹趁人,及兹叹冥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