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有车马客行(其一)

翩翩南回雁,哀鸣向秦飞。

道路非不远,乘时安可违。

门有车马客,驾言归故庐。

执手难久留,且复少裴回。

关中天下险,山河尽城池。

云胡失保障,匈奴忽来兹。

传闻入北地,民物多伤夷。

岂无霍去病,能不以家为。

胡来闭城守,胡去扬兵追。

如何秦陇间,到处成疮痍。

凭君谢诸将,全躯岂男儿。

努力事扫除,勿令蔓且滋。

古来御戎狄,重在干城才。

请看麒麟阁,功臣亦人为。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史鉴的《门有车马客行(其一)》描绘了一幅边关战乱的场景。首句“翩翩南回雁,哀鸣向秦飞”以南归的大雁象征离家远征的士兵,哀鸣声中透露出思乡与无奈。接下来,“道路非不远,乘时安可违”表达了对时机与责任的考量,暗示出战争的紧迫性。

“门有车马客,驾言归故庐”写实了家中亲人送别出征者的场景,而“执手难久留,且复少裴回”则流露出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人接着描述关中的险要地势,以及外敌入侵带来的破坏,“云胡失保障,匈奴忽来兹”,表达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传闻入北地,民物多伤夷”进一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百姓深受其害。“岂无霍去病,能不以家为”借用霍去病的典故,表达出对英勇抵抗者的期待,同时也揭示出战争对个人家庭生活的冲击。

“胡来闭城守,胡去扬兵追”展现了防守与反击的策略,然而“如何秦陇间,到处成疮痍”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遍地疮痍。最后,诗人呼吁将领们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切勿让战火蔓延,“全躯岂男儿”强调保全生命并非懦弱,而是理智的选择。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表达了对边疆安定的渴望,以及对将领们勇担责任、保家卫国的期许。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送高舜穆宰瑞安

尝闻陶隐居,烧丹白云岭。

所志在神仙,不落死生境。

至今岭边人,相传事幽屏。

出门见县吏,退避匿形影。

君今往治之,顺俗须清静。

勿求上官知,而乃事威猛。

威猛民不堪,举目视前阱。

譬如汲浅井,不烦用修绠。

又如煮小鲜,不烦用牛鼎。

鼎大火易燔,绠长势难整。

清静两言中,味之觉隽永。

形式: 古风

题画屏次国贤韵(其一)

少年诵诗书,心恒慕伊周。

蹉跎成老大,白发上我头。

作羹不为梅,济川不为舟。

金马石渠间,强陪英俊游。

去年归故山,幸得两月留。

坐石听啼鸟,持杯发清讴。

岂敢肆雄辩,万物移春愁。

自从到京国,仍怀杞人忧。

故山不能见,画中容可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杜东原酬意图(其一)

美哉延绿亭,水竹含清秀。

中有鹿冠翁,枕书眠白昼。

云卿通家子,翘思远相候。

执手问平安,呼童列觞豆。

况当二阴月,大火将西流。

形式: 古风

杜东原酬意图(其二)

林深暑气消,牖启凉风透。

鸟哢疑宫悬,檐流乱山溜。

杯行不知辞,食进时起侑。

乐事难具陈,奇文每相叩。

翁言吾老矣,此会岂云偶。

题诗写新图,醉墨满襟袖。

有暇能再来,毋论雨今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