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思隐之金陵

布衣何事欲朝天,螺渚霜空见发船。

闽树晓关分楚泽,越城寒火接吴烟。

白门酒熟谁同醉,华馆灯孤笑独眠。

阙下名公多旧识,莫令归兴后春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送林思隐之金陵》描绘了送别友人林思隐前往金陵(今南京)的情景。首句“布衣何事欲朝天”以疑问起笔,表达了对友人仕途抱负的不解,暗示林思隐并非只为个人升迁,而是有更大的理想或使命。次句“螺渚霜空见发船”通过“螺渚”和“霜空”渲染出秋日清晨的凄清氛围,映衬出友人离别的孤独。

第三句“闽树晓关分楚泽”,通过“闽树”和“晓关”描绘出友人旅程中所经之地的风貌,暗示他将穿越楚地边缘,进入金陵。第四句“越城寒火接吴烟”进一步描绘金陵城的景象,以“寒火”和“吴烟”表现城市的冷寂与历史感。

第五、六句“白门酒熟谁同醉,华馆灯孤笑独眠”是对友人旅途中的孤单生活的想象,设想即使在金陵有美酒佳肴,也无人共饮,只能独自面对孤灯,寓含深深的关切和寂寞之情。

最后两句“阙下名公多旧识,莫令归兴后春前”表达了对友人在京的期待,希望他在京城能结识更多名士,但又提醒他不要让思乡之情过于强烈,最好能在春天来临之前完成心愿,不失为一份深情的关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又寄寓了自己的感慨,是一首送别诗中的佳作。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同沧洲翁答高漫士兼寄高牧隐

多病文园兴未休,沧洲鱼鸟待君游。

花边复扫留徐榻,矶畔空期访戴舟。

渤海诗名今独步,蓝田牧兴世争求。

悬知牧隐风流在,共醉清晖半占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耿将军具庆堂

曾逐嫖姚立战勋,汉庭方识耿将军。

千钟已遂荣亲愿,一剑常思报主勤。

花拂莱衣春尚早,月明姜被夜初分。

东吴此乐应稀少,忠孝于今几处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秋日寄王介轩先辈

林下萧条隐角巾,黄花时节忆同人。

陶潜解印宁辞倦,苏晋长齐岂是贫。

华发流年看独变,青山明月梦来频。

近闻筹谷多仙赏,忘却沧洲野水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林彦衡训迪嘉禾

欈李山川接上腴,鱼盐粳稻满东吴。

横经不道官犹冷,禄薄还堪酒屡沽。

霜落乡林思旧橘,秋深江郭忆寒鲈。

绨袍别后情何限,莫惜新吟寄野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