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竟日无宾主,山房一秃翁。
竹光浮昼碧,花蕊飏春红。
田父分鸡桀,邻僧乞鹤笼。
时行亲杖屦,未觉坐书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居山中的宁静生活与自然之美的和谐共存。首句“竟日无宾主”,点明了山中生活的孤独与清静,没有世俗的纷扰和客人的打扰,只有诗人自己与自然为伴。接着,“山房一秃翁”一句,以“秃翁”自喻,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年老体衰,但依然坚守在山中,与自然相依为命的生活状态。
“竹光浮昼碧,花蕊飏春红”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竹林的翠绿与花朵的鲜红交织在一起,不仅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多彩。竹子的挺拔与花朵的娇艳,象征着诗人虽处简陋环境,却能保持高洁与热情的人生态度。
“田父分鸡桀,邻僧乞鹤笼”描绘了与周围村民和僧侣的和谐关系。通过分享食物和请求照顾一只鹤,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尊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爱护之情。
最后,“时行亲杖屦,未觉坐书空”表达了诗人日常生活的简单与满足。拄杖行走,书写空虚,看似平凡,实则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这不仅是对诗人个人生活的写照,也是对一种淡泊名利、亲近自然、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以及在简朴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的高远境界。
不详
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淮南穷僻地,先世有林庐。
花曙鸣山鸟,芹春跃岸鱼。
鼓琴仙度曲,种杏客传书。
朋旧如相觅,休嗔礼法疏。
缫丝车响雨来稀,罨画图中住翠微。
村北村南桑扈叫,家前家后竹鸡飞。
青怜藤蔓春牵屋,绿爱荷盘夏剪衣。
更忆江天家万里,行逢僧子借船归。
退傅归来发尚青,角巾閒对老人星。
凤凰池上辞松阁,鹦鹉洲边买竹亭。
留客只谈三里雾,见人不问五侯鲭。
惭无刚卯为公寿,他日淮南种茯苓。
林下萧然一病身,可怜家计若为亲。
葛花藤蔓供山贡,菰米莲房给水珍。
鹤子见贫能代仆,犬儿知主会憎人。
清朝日日弓旌出,谁说巢由不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