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隐士

林下萧然一病身,可怜家计若为亲。

葛花藤蔓供山贡,菰米莲房给水珍。

鹤子见贫能代仆,犬儿知主会憎人。

清朝日日弓旌出,谁说巢由不肯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首句“林下萧然一病身”,开篇即点明了隐士身处自然之中的孤独与病态,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略带悲凉的氛围。接着,“可怜家计若为亲”一句,通过描述隐士家庭生活的简朴与艰难,表达了对隐士及其亲人的同情。

“葛花藤蔓供山贡,菰米莲房给水珍。”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隐士生活中的自然元素,以葛花、藤蔓、菰米、莲房等自然之物作为生活所需,既体现了隐士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其生活的朴素与自足。

“鹤子见贫能代仆,犬儿知主会憎人。”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鹤和犬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鹤子能理解主人的贫困,犬儿则能感知主人的情感,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了隐士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动物对主人情感的敏感与忠诚。

最后,“清朝日日弓旌出,谁说巢由不肯臣?”这一句表达了对隐士拒绝世俗权力的追求,宁愿过着隐居生活,保持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的态度。通过对比朝廷的频繁征召与隐士的坚决拒绝,突出了隐士对自由与独立的坚守,以及对传统隐逸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对于个人自由与精神独立的渴望。

收录诗词(258)

马祖常(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 字:伯庸
  • 籍贯:元代色目
  • 生卒年:1279~1338

相关古诗词

双头菊

金屈卮边醉袖垂,秋云如幄贮仙姿。

寒生小靥回鸾动,香入流苏睡鸭移。

结绶巧承西颢曲,落钿羞带月支眉。

青霜为我催憔悴,银屋何人怨别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忽都达儿著作祠岳渎

日长东观著书清,绛荐龙香为帝擎。

山□发灵银瓮出,河宫迎节马图明。

行观谣俗期星使,归奏蕃釐拜月卿。

千里楚乡乘传去,关人应识弃繻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继学郎中送友归越中

蓟门东望海无波,谁许山人问薜萝。

雀舫春声留水燕,鹄袍秋影动天鹅。

鉴湖草满芙蓉少,鄞县潮来牡蛎多。

羞见京尘遮帽顶,羊裘亦欲换渔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挽何得之先生

手织乌纱日卖钱,全家閒住五云边。

伏生有女书空在,伯道无儿世共怜。

北市行歌花烂熳,西亭坐啸月婵娟。

少微光气今年闇,知是诗随过海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