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不逐蒲轮至,惟寻蕙帐还。

冥鸿思物外,辽鹤别人间。

心与冠缨远,身将日月闲。

放归衔帝泽,赐对仰天颜。

逸躅淩风驭,高文炳象环。

琼台刻宸藻,千古耀名山。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翻译

不再追随蒲轮车的繁华,只愿寻找蕙草帷帐的宁静。
孤雁向往着超脱尘世的生活,辽鹤远离了人间的纷扰。
心志已随冠缨远离俗世,身体却在日月的流转中闲适。
被释放回归,沐浴皇恩,得以面见天子的容颜。
自由自在的步伐凌驾于风之上,高尚的文章照亮了象环般的境界。
玉台镌刻着皇帝的御笔诗篇,千秋万代在名山中熠熠生辉。

注释

蒲轮:古代帝王出行乘坐的轻便车辆。
蕙帐:用蕙草编织的帷帐,象征隐居生活。
冥鸿:指高飞的孤雁,象征超脱尘世。
辽鹤:传说中的仙鹤,远离人间。
冠缨:古代官员的帽子装饰,象征官场。
日月闲:形容时间悠长,生活闲适。
帝泽:皇帝的恩泽。
天颜:天子的容颜,指皇帝。
逸躅:超逸的步伐。
高文:高雅的文章。
炳象环:光芒照耀如环状。
琼台:美玉建造的平台,常指宫廷或仙境。
宸藻:皇帝的诗文。
名山:历史上的名胜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丁谓的作品,名为《送张无梦归天台山》。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股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精神的气息。

“不逐蒲轮至,惟寻蕙帐还。” 开篇即描绘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蒲轮”指的是水车,用来比喻世间的纷争和忙乱。诗人表示自己并不追随这些尘世的烦恼,只愿意寻找那份清净无为的生活。

“冥鸿思物外,辽鹤别人间。” “冥鸿”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鸟,能在天地之间自由飞翔,象征着超脱尘世。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远离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心与冠缨远,身将日月闲。” 这里,“冠缨”指的是官帽上的系带,象征着官职和世俗的束缚。诗人的心已经远离了这些世俗的羁绊,而身体则如同悠然自得地在日月之间徜徉。

“放归衔帝泽,赐对仰天颜。” “衔”意指鸟儿叼食,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将要返回大自然的怀抱。同时,“帝泽”指的是皇恩或上天的恩泽,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尊崇和向往。

“逸躅淩风驭,高文炳象环。” 这里的“逸躅”是形容马跑得飞快的样子,用来比喻诗人的心灵已经获得解放。“淩风驭”则是驾驭着疾风,“高文炳象环”形容的是文章如同璀璨之物,光彩夺目。

“琼台刻宸藻,千古耀名山。” “琼台”指的是美丽的宫殿或楼阁,这里用来比喻诗人所追求的高洁境界。“宸藻”是帝王的宫室,用以形容诗人的文章如同皇家的装饰。最后,“千古耀名山”则表达了诗人对不朽名声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与精神高洁的思想境界。

收录诗词(157)

丁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更字公言。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 字:谓之
  •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 生卒年:966-1037

相关古诗词

荷花

相倚秋风立,兰言似有无。

未饶霜女俊,不爱月娥孤。

力弱烟被素,心危露泣珠。

剪裁随楚思,幽怨寄吴歈。

半坼香囊解,微倾醉弁扶。

涉江如可采,百琲答轻躯。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煎茶

开缄试雨前,须汲远山泉。

自绕风炉立,谁听石碾眠。

轻微缘入麝,猛沸却如蝉。

罗细烹还好,铛新味更全。

花随僧箸破,云逐客瓯圆。

痛惜藏书箧,坚留待雪天。

睡醒思满啜,吟困忆重煎。

祇此消尘虑,何须作酒仙。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又赠一绝

梦散高唐夜正遥,楚天何处不无憀。

秋风似会荆王意,露渚烟汀养细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不起纤尘让,宁辞一篑劳。

始从拳石大,终致极天高。

莲顶观归马,蓬壶见负鳌。

器车呈上瑞,绳检秘崇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