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

开缄试雨前,须汲远山泉。

自绕风炉立,谁听石碾眠。

轻微缘入麝,猛沸却如蝉。

罗细烹还好,铛新味更全。

花随僧箸破,云逐客瓯圆。

痛惜藏书箧,坚留待雪天。

睡醒思满啜,吟困忆重煎。

祇此消尘虑,何须作酒仙。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打开信封尝试雨前茶,需取远方山泉之水。
独自围绕着风炉站立,无人倾听石碾磨茶声。
香气微弱因融入麝香,水沸声大似蝉鸣。
精细的罗网烹煮最佳,新铛煮出的味道更醇厚。
花瓣随着僧人的筷子破裂,云雾般茶水倒入客人的茶碗中。
痛惜珍贵的书籍,期待在下雪天好好品茗。
醒来后渴望满满一盏茶,吟诗疲倦时想起再煮一壶。
只需这样就能消除烦恼,何必追求做酒仙呢。

注释

开缄:打开信封。
试雨前:尝试雨前茶。
须汲:必须汲取。
远山泉:远方山泉。
自绕:独自围绕。
风炉:烧水的炉子。
石碾:石制的研磨工具。
眠:声音。
轻微:香气微弱。
麝:麝香。
猛沸:剧烈沸腾。
如蝉:像蝉鸣。
烹:烹煮。
铛:锅。
花随:花瓣随着。
僧箸:僧人筷子。
云逐:云雾般跟随。
客瓯:客人的茶碗。
藏书箧:珍贵的书籍。
雪天:下雪的日子。
思满啜:渴望满满一饮。
吟困:吟诗疲倦。
重煎:再次煮沸。
祇此:只此。
消尘虑:消除烦恼。
何须:何必。
作酒仙:成为酒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静谧环境中品茗的雅致情景。开篇“开缄试雨前,须汲远山泉”两句,既写出了选择一场细雨之前去取远处山中的清泉,表明主人公对煮茶用水的挑剔,以及他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感受。

接着,“自绕风炉立,谁听石碾眠”描画出主人公独立于风炉之旁,身边只有石碾的声响,没有其他杂音,这是一种极致的宁静与孤独。然后,“轻微缘入麝,猛沸却如蝉”写出了茶水从轻微到猛烈的沸腾过程,用“麝”和“蝉”形容声音的细微与变化,展现了诗人对煮茶过程的精妙感受。

“罗细烹还好,铛新味更全”表达了在细致地烹煮茶叶之后,可以品尝到更加纯净和完整的茶香。接下来的“花随僧箸破,云逐客瓯圆”则是对茶事环境的描绘,其中“花随僧箸破”可能指的是窗外花瓣随风飘落,“云逐客瓯圆”则形容了室内外的和谐与自然之美。

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对于书籍珍贵的态度,表现在“痛惜藏书箧,坚留待雪天”。这表明即便是在品茗的宁静时刻,也不愿将心爱的书籍轻易展示或借出,即使是等待着下雪的日子。

最后,“睡醒思满啜,吟困忆重煎”写出了在沉醉于茶香中从睡梦中醒来之后,对之前品茗时刻的回味和留恋。而“祇此消尘虑,何须作酒仙”则表达了诗人通过品茶来洗涤心灵、消除世俗忧虑,无需像那些沉迷于酒色的仙者般。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茶的热爱,更是对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收录诗词(157)

丁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更字公言。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 字:谓之
  •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 生卒年:966-1037

相关古诗词

又赠一绝

梦散高唐夜正遥,楚天何处不无憀。

秋风似会荆王意,露渚烟汀养细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不起纤尘让,宁辞一篑劳。

始从拳石大,终致极天高。

莲顶观归马,蓬壶见负鳌。

器车呈上瑞,绳检秘崇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天道弛张中,为箕学有宗。

六材皆妙物,三制尽良工。

招我见诗意,遗人观礼容。

弨兮辞且美,帝赉示畴庸。

形式: 五言律诗

蹀躞追风足,权奇汗血躯。

沙丘逢骏骨,浣海得名驹。

天骥千金直,龙媒万里途。

王良如在衔,下驷敢前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