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五)和刘仲简九日韵

九日黄花,渊明之后,谁当汝俦。

记龙山昨夜,寒泉九井,帽轻似叶,须戟如虬。

庚扇西风,孔林落照,银海横波十二楼。

闲笑道,那华亭上蔡,再见何由。人生似我何求。

算惟有高人高处游。

笑如今别驾,前时方外,尘埃半百,岁月如流。

如此连墙,今年不见,一首犹胜万户侯。

偷闲好,便明朝有约,莫莫休休。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重阳菊花,陶渊明之后,还有谁能与你比肩。
回忆昨晚在龙山,冷冽的泉水从九口井涌出,帽子轻得像叶子,胡须硬挺如龙须。
秋风吹过,孔林夕阳映照,如同银色海洋的波涛荡漾在十二层楼的上空。
悠闲地笑着说,何时才能在华亭上蔡再次相见?人生如我,还有什么追求。
看来只有高人能在高处游玩。
嘲笑那些如今的官员,他们从前追求超脱,如今却满身尘埃,岁月匆匆流逝。
这样的美景,今年不再可见,但一首诗就胜过万贯家财。
享受这偷来的闲暇时光吧,明天若有约定,也不要轻易放弃。

注释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逸著称。
俦:同伴,伴侣。
龙山:虚构或象征性的山名。
寒泉:形容泉水清凉。
银海:形容月光或水面如银色大海。
上蔡:古地名,此处泛指名士聚集之地。
连墙:形容景色连续不断。
一首:指一首诗。
偷闲:指在忙碌中抽出时间享受宁静。
休休:表示停止,不要停止享受。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名为《沁园春(其五)和刘仲简九日韵》。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九日黄花”一句直接指出了时间是在重阳节,这个节气常被古人用来寄托哀愁。接着,“渊明之后,谁当汝俦”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记龙山昨夜,寒泉九井”描述了一场深夜在龙山的一次独自游历,寒冷的泉水和众多的井口勾勒出一幅清幽而神秘的画面。"帽轻似叶,须戟如虬"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所戴帽子的轻盈,以及山中古木参天,如同蛰虫般坚韧不拔。

“庚扇西风,孔林落照”写出了秋天的景色和微风的吹拂,而"银海横波十二楼"则是对某一建筑群的描绘,这些建筑在银白色的水面上倒映,显得格外壮观。

“闲笑道,那华亭上蔡”中,“那华亭”应指的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而“再见何由”表达了诗人对于重逢旧地的渴望与无奈。"人生似我何求"则是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最后几句“算惟有高人高处游。笑如今别驾,前时方外”表达了诗人对于逃离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而“尘埃半百,岁月如流。如此连墙,今年不见,一首犹胜万户侯”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叹,以及诗歌超脱于凡俗的力量。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篇融合了山水田园诗与怀古咏史诗的佳作。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八声甘州

大江流日夜,客心愁、不禁晚来风。

把英雄□气,兴衰馀事,吹散无踪。

但有山围故国,依旧夕阳中。

直北神州路,几点飞鸿。

欲问周郎赤壁,叹沙沉断戟,烟锁艨艟。

听波声如语,空乱荻花丛。

甚云间、平安信少,到黄昏、偏映落霞红。

莼鲈美,扁舟归去,相伴渔翁。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十样花(其一)

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待得春来也,香消减,态凝伫。百花休漫妒。

形式: 词牌: 十样花

二色宫桃

镂玉香苞酥点萼。正万木、园林萧索。

惟有一枝雪里开,江南信、更凭谁托。

前年记赏登高阁。叹年来、旧欢如昨。

听取乐天一句云,花开处、且须行乐。

形式: 词牌: 二色宫桃

人月圆

园林已有春消息,寻待岭头梅。

一枝清淡,疏疏带雪,昨夜初开。

芳心几点,东风多少,先为传来。

不随红紫,纷纷闹闹,蝶妒蜂猜。

形式: 词牌: 人月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