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处

子夷人,不可悉,我家乃在扶桑之东见日出。

日出不识日所归,茫茫渡海寻光辉。

寻光辉,光欲竭,汝家乃在沧溟之西见日没。

日出必有方,日入必有乡。

愿随东升日,东升朝日王。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日出处》是清代诗人洪亮吉的作品,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想象,描绘了对日出与日落的不同地域景象的追寻与思考。

诗中以“子夷人”的口吻,表达了对日出与日落不同方位的探索。首句“子夷人,不可悉”暗示了对遥远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精神。“我家乃在扶桑之东见日出”,诗人将自己置于东方日出之地,象征着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接着,“日出不识日所归,茫茫渡海寻光辉”,表达了对日落方向的探寻,以及对光明不息的渴望。这种跨越大海的追寻,体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寻光辉,光欲竭,汝家乃在沧溟之西见日没”,诗人将目光转向西方,描述了日落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对光明逐渐消逝的感慨。通过“光欲竭”这一形象化的描绘,展现了日落时分的壮丽与凄美。

最后,“日出必有方,日入必有乡”,诗人总结了日出与日落的规律性,强调了自然界的秩序与循环。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其特定的方向与归宿。

“愿随东升日,东升朝日王”,表达了诗人对光明与希望的向往,希望如同东升的日出一般,引领人们走向新的开始与繁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收录诗词(448)

洪亮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字:君直
  • 号:北江
  •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46~1809

相关古诗词

东冈二章章十句

东冈月出,照我薄衾。商飙凛冽,蟋蟀哀吟。

中怀悒郁,起抚鸣琴。一弹再鼓,悲弗成音。

明发不寐,涕泗沾襟。东冈月出,照我北林。

关山阻修,江湖迥深。云鸿孤往,过我檐阴。

持此远慕,托寄好音。迅飞不息,伤哉我心。

形式: 四言诗 押[侵]韵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其六)启王

继世家天下,承传启有为。

恭行知圣学,伐叛凛皇威。

不有仁贤誉,其谁远迩归。

钧台朝玉帛,编简有光辉。

形式: 五言律诗

腊月四日六章

岁聿其暮,月届嘉平。嘉平四日,曰为余生。

元阴蔽野,皓雪盈庭。谡谡其风,有室如冰。

翳忽不乐,潸然涕零。鱼亦有渊,鸟亦有陵。

以游以泳,载飞载鸣。我来自东,孑然其形。

岂无他人,莫往莫迎。父兮母兮,罔极深恩。

嗟余行役,倚闾倚门。缅怀兄弟,朝烟暮云。

妇叹于室,子甫能言。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静言思之,奋飞不前。安得美酒,烦襟涤蠲。

有客叩扉,倒衣出迎。左手提榼,右手携罂。

入门再拜,一举十觥。十觥不辞,用感君情。

对酒高歌,君其我听。人生几何,鲜满百春。

倏如蜉蝣,忽如飙尘。既倏既忽,终窭且贫。

况在天涯,欢会岂频。我思古人,熊经鸟申。

其生也劳,其死也均。尔酒既旨,我饮如鲸。

且饮且醉,颓然欹倾。不矩有死,焉知有生。

生死两忘,悲乐俱冥。

形式: 四言诗

鉴古韵语五十九首(其七)太康

禹业中尝替,浸微有太康。

忽违忘祖训,逸豫恣禽荒。

洛表留旬月,民离失万方。

怨歌勤五子,今古有馀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